全文搜索
标题搜索
全部时间
1小时内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默认排序
按时间排序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56个

8-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粥文化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饮食文化。粥取材容易,做法简单,营养丰富,可补肾益精。老人空腹喝淡粥,也是长寿的秘诀之一。 曝背养阳 《老老恒言》云:清晨略进饮食后,如值日晴风定,就南窗下,背日光而坐。《列子》所谓负日之暄也,脊梁得有微暖,能使遍体和畅,日为太阳之精,其光壮人阳气,极为补益,过午阴气渐长...
zzrb.zynews.cn/html/2012-02/25/conte... 2012-2-25

让豫菜文化薪火相传-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究其原因,主要是豫菜特色逐渐丧失、缺乏传承与创新,既没有川菜的“辣”、粤菜的“鲜”,也不具备鲁菜的“味”、淮扬菜的“形”,虽然能符合不同地域人士需求,但缺少自己鲜明的特点和个性。在饮食文化日益丰盛的今天,面对众口难调的食客,“一招鲜走遍天”仍是饮食业最大的法宝。因此,传承和复兴豫菜,最重要的还是...
zzrb.zynews.cn/html/2013-12/11/conte... 2013-12-11

舌尖上的“麻辣鲜香”-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一扎冰啤,一份炒虾尾,成为郑州人度夏的幸福打开方式。而今,舌尖上的新密声名远播,各类小吃已慢慢浸入郑州市民生活,成为饮食文化的一部分。 溯源几千年新密的壮丽文明史,每个新密人舌尖上的味道,就构成了新密这座城市的麻辣鲜香,代表着城市的味道。千百年来,溱洧二水世世代代孕育着勤劳的新密人,也让新密美食文化...
zzrb.zynews.cn/html/2017-08/25/conte... 2017-8-25

知味-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巍山是一个多民族汇聚的地方,这儿居住着汉族、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等二十余个民族。正是由于各民族智慧的沉淀,才形成了今天独特的美食文化,而粑肉饵丝就是最具有民族特色的一道传统小吃,被誉为南诏故地饮食文化的一大品牌,游人至此,无不品之而后快。 粑肉饵丝在巍山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早在唐朝时期...
zzrb.zynews.cn/html/2014-08/07/conte... 2024-5-14

色可餐 郑州滋味-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曲水流觞”是从古代上巳节中派生出来的一种优雅的饮食文化习俗,人们坐在弯曲的水渠两旁,在上游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即取饮,彼此相乐。大厅地面铺满莲花,意喻步步平安,渐入佳境。18间以大宋文化为背景的包间,精心装饰有来自台北故宫博物院的1:1原版宋代仿真字画: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zzrb.zynews.cn/html/2011-11/04/conte... 2011-11-4

知味-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老北京的豆汁儿并不是豆浆。它是纯净的淀粉拿去做粉丝、粉皮,剩下青中透绿的下脚料,放在一边令其发酵,待发出酸味来,就成豆汁了。有人叫它“豆滓儿”。不要看其貌不扬,根据文字记载有300年的历史,是北京传统小吃的奇葩,一直受到北京人的喜爱,而且爱喝成瘾,简直一天不喝都不行,成了老北京饮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
zzrb.zynews.cn/html/2013-08/18/conte... 2024-5-7

无标题-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入味》以知识性随笔为表达方式,从一个异文化学者的视角,深入世界各地华人日常生活内部,描绘了以亚洲人为主,世界上各个社会群体与阶层之间的饮食文化万象:从青海到上海,加拿大洛基山到内蒙古大草原,从古罗马到今日纽约,从西雅图富豪到贵州山区平民百姓,从中国传奇“杂碎”到哥本哈根迷幻“野间”……融人性、自然、厨艺...
zzrb.zynews.cn/html/2014-07/03/conte... 2014-7-3

小吃杂说-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想想摆在我们面前热气腾腾的点心,白居易吃过,欧阳修吃过、王安石也吃过,感觉上便油然生出几分风雅。时间让我们和古人不能谋面,但小吃却让我们和古人口味相连。于是,品尝历史悠久的小吃,享受的不仅是一份美味,更能体会到饮食文化的源远流长啊。 我并非美食家,但一个凡人更难拒绝美食的诱惑。美食家曾经沧海,可以...
zzrb.zynews.cn/html/2010-05/31/conte... 2024-5-6

葛记焖饼-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葛记焖饼是我国北方社会饮食文化中的一枝奇葩,对于研究我国北方饮食的民俗习惯和商业文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我国烹调技艺的丰富多样作出了独特贡献,具有明显的商业价值。 2009年,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文明郑州·“非遗”名录
zzrb.zynews.cn/html/2014-03/22/conte... 2014-3-22

筷子诗话-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中国人习惯用筷子,西方人用刀叉。这其中不但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生活习惯,更蕴藏着各显特色的饮食文化,在我国古代有很多文人雅士喜欢以诗来赞咏筷子。 据《魏书》记载,有这样一则咏筷谜语诗:“眠则俱眠,起则俱起;贪如豺狼,脏不入已。”这首谜语诗活灵活现地从一个侧面刻画出筷子的使用特点,并使其人格化了。
zzrb.zynews.cn/html/2014-07/15/conte... 2024-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