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搜索
标题搜索
全部时间
1小时内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默认排序
按时间排序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54个

中原区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您了解吗?-郑州晚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

作为“民族民间文化”或“无形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最大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 为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原区2008年成立区非遗保护中心,开始拟定中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规划,组织辖区内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保护传承工作,积极建设省、市...
zzwb.zynews.cn/html/2018-08/29/conte... 2018-8-29

一眼千年的非遗印记-郑州晚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目前,郑州有县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791个,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46个,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0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个;拥有县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693人,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31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8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人。”郑州市非遗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赵利涛说,“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较多、历史...
zzwb.zynews.cn/html/2020-05/12/conte... 2020-5-12

一抔红泥塑彰显非遗文化魅力-郑州晚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郑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丽艳,郑州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景雪萍,郑州市文化馆馆长、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主任李桂玲,管城回族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李献民,管城回族区委宣传部副部长车伟红等参加活动。 在升达艺术馆8号展厅中,一个个憨态可掬的黄河娃泥塑童趣十足。据了解,本次展览共展出20组作品,均是历年来获奖作品...
zzwb.zynews.cn/html/2021-12/29/conte... 2021-12-29

非遗范儿:百年传承 匠心美味-郑州晚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非遗范儿:百年传承 匠心美味 郑州是一个具有悠久饮食文化的城市,大家可以滔滔不绝地说上百种,说起舌尖上的美味,惠济区岳家老汤烧鸡独特的民俗风味小吃,堪称一绝。 岳家烧鸡相传在南宋时期岳飞抗击金兵有功,皇帝专门把他的御厨赐给岳元帅,这个御厨的绝活便是做烧鸡,岳元帅吃完之后特别喜欢,把这个制作烧鸡的方法传给...
zzwb.zynews.cn/html/2020-10/23/conte... 2024-6-1

“指尖上的舞蹈”编织多彩创富梦-郑州晚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

中原传统编发技艺非遗传承人吕春燕: 吕春燕最大的梦想,是把她的“编发记”开成百年老店。 当“非遗”遇上编发,便是一篇文化与美学的锦绣华章。走进吕春燕的编发店,各式各样的编发工具让人目不暇接,指尖上的艺术在她一招一式的编发手法中飞舞跳跃……85后吕春燕自小便与编发结下了不解之缘,靠着这门手艺在郑州...
zzwb.zynews.cn/html/2024-05/30/conte... 2024-5-30

非遗后时代<BR/>保护才刚刚开始-郑州晚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

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出来进入名录并不是终极目标,真正的保护其实刚刚开始。目前,郑州市正在进行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记者走访了工作在“非遗”一线的有关人员,了解“非遗”的“台前幕后”。 记者 苏瑜/文 张翼飞/图 A 一场特殊的展览:炭精画精品展 ...
zzwb.zynews.cn/html/2012-11/02/conte... 2012-11-2

“豫见”传统之美 感受非遗魅力-郑州晚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

“豫见传统之美——河南省传统美术抢救保护工程成果展”由省文化厅主办,展览的全部展品是从近700项传统美术非遗项目中精挑细选出的,都是代表性传承人的精品力作,很多都是在省内首次展出,分为“塑”“剪”“烙”“绣”“拓”“雕”“传”7个板块,展示了“河南省传统美术抢救保护工程”取得的成果。
zzwb.zynews.cn/html/2017-06/10/conte... 2017-6-10

触摸民间艺术 传承非遗经典-郑州晚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触摸民间艺术 传承非遗经典 ——记登封市曲协副主席杨志立 从小喜欢曲艺的杨志立,12岁就会写曲子。13岁发表曲艺作品,15岁的他,沐浴着灿烂的阳光,站在草丛中拿着快板自顾自地练功。面对旁人别样的眼神,他仰起头坚定地说:“长大我要当一名曲艺表演艺术家!”如今,57岁的他是中国曲协会员、河南曲协会员、郑州市曲协...
zzwb.zynews.cn/html/2019-12/26/conte... 2019-12-26

御医真传延七代 造福百姓百余年-郑州晚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

2015年9月,鸭李骨科医院“鸭李祖传正骨”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数人都知道被列入省“非遗”不容易,祖传医术更不容易。可是,多数人并不知道,“鸭李祖传正骨”自清朝道光年间就已开始,还是从御医手中传承而来,至今已有百余年,延续七代。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zzwb.zynews.cn/html/2016-11/04/conte... 2016-11-4

谁传广陵散 清旷自高古-郑州晚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多年的教学和实践,丁承运早已桃李满天下,他的学生大多在高校教古琴,和他一样,做着传承的工作。而作为“非遗”,古琴演出也多次走进高校,受到大学生们的喜爱。 “很多人想学古琴,古琴有一定的门槛吗?”丁先生笑言,“古琴很人性化,年龄不应成为障碍。我最大的学生68岁,只要入门,都可以达到自娱娱人的目的。” ...
zzwb.zynews.cn/html/2013-10/11/conte... 2013-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