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搜索
标题搜索
全部时间
1小时内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默认排序
按时间排序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4,351个

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中原战“疫”基层党员干部群像_手机中原网

“大战当前,党员必须冲锋在前,我虽然退下来了,但还是个党员。守胜守胜,就要始终坚守一线,为群众守望胜利。”新县八里畈镇聂潭村65岁的“老支书”徐守胜,每天对着广播不停地喊,开着车挨家挨户地转,排查外来人口、宣传防疫知识,参与卡点执勤、垃圾清运、环境消毒等,一直都冲在最前面。 沧海横流显本色,最是危难见...
news.zynews.cn/eyes/2020-02/22/content_12103121.htm 2020-2-22

能人变村官 农村变都市 ——记贵州省脱贫攻坚优秀基层党支部书记...

“龙江的发展离不开杨健!”杨健辞职后的第三天,200多名村民集体到镇党委请愿,要把他请回去。 “娃,受点点苦、受点点委屈,就撂挑子了?是,你是发展起来了,你是有钱了,娃,你就不想想那些长辈、你的同龄、你的侄儿侄女们还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呢!”此时此刻,老支书的话,让杨健泪流满面,对老支书说:“支书,不说...
news.zynews.cn/eyes/2020-08/07/content_12404620.htm 2020-8-7

这所“党校”是啥样?学员来自全国各地的村支书--河南要闻——中原网

学员来自全国各地的村支书 在河南省濮阳市西辛庄村,有这样一所学校。它的学员,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村支书。 不同地区的村支书们,都在头痛什么问题?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都探索出了哪些有效的“土办法”? 在这个村支书的“党校”,他们像学生一样上课,听优秀老支书现身说法。坐在别具一格的“U形岛”前,他们热烈地...
news.zynews.cn/hn/2018-05/23/content... 2018-5-23

【“头雁”南飞助振兴】取经篇:书记的跟学日志--中原网--国家一类...

在学习中找到差距,在对比中把准方向。“我们视而不见的资源,在人家眼里,到处是宝……”通过由浅及深的学习、由表及里的接触、细致入微的对比,各位村支书看到了派驻村敢为人先、化无为有的精神、勇于创新的意识,能够立足本土资源,因地制宜推行文化融合、变废为宝的做法等,思想得到解放,思路得到拓展和开阔。
news.zynews.cn/zz/2023/06/19/829...html 2023-6-19

独家责任!赵明恩坚守乡镇62年 打造闻名全国的“竹林奇迹”--郑州...

他就是竹林镇党委书记赵明恩。自从1957年7月起,他在基层干部的岗位上干了62年,由会计、秘书到副支书、支书。1994年11月撤村建镇后,他任镇委书记至今。沉甸甸的责任一扛25年,也成就了竹林老百姓的幸福生活。 竹林成就了赵明恩,赵明恩也成就了竹林。有人问他,“赵书记,你都79岁了,为啥干劲还这么大?”他回答说...
news.zynews.cn/zz/2019-07/01/content... 2019-7-1

全国人大代表裴春亮:乡村是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郑州要闻——中原网

作为村支书代表,他对农村、农业、农民可以说知根知底。他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关注“三个新”: 第一,需要“新思维”。步入新时代,农村发展呈现出了许多新变化,新问题。需要乡村党员干部率先垂范,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鼎新革旧,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农村土地,积极探索新时代振兴乡村的新引擎和新动能。
news.zynews.cn/zz/2018-03/19/content... 2018-3-19

金水区杜岭街道到登封市垌头村参观学习--中原网--国家一类新闻...

到了村里之后在村支书董艺文的带领下参观了垌头村剧场。董艺文给大家介绍了垌头村成功的乡村振兴经验。在党建引领下,成立垌头村文化合作社,带领农民建立文化自信,进行乡村治理,实现文化兴村,用文化凝聚群众力量,化解邻里矛盾,在歌声中展现村民精神风貌。 之后大家在垌头村大剧院体验了沉浸式实景体验剧《再现朝阳沟》...
news.zynews.cn/zwspecial/2022/09/13/... 2022-9-13

【出彩中原郑在学习】对群众不能光耍嘴儿,要能吃亏肯奉献!--郑州...

支书先垫资30多万元建村委会、文化广场、修路;豫兴大道建设征地拆迁共39户,他第一个拆,还正准备观望观望再拆的人一看,支书都拆了,也不等了,俺村在镇里第一个完成,还没一点遗留问题。”快人快语的村妇女主任王延勤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他那样做了,咱也不能袖手旁观啊,我们其他‘两委’班子成员...
news.zynews.cn/zz/2019-03/18/content... 2019-3-18

好记者讲好故事|许光琳:我的“宝藏乡村”--中原网--国家一类新闻...

上世纪80年代,村支书元银贵为了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他选择了大厂看不上、小厂做不成的弹簧行业,而且直接瞄准全国第一、全球最好。 为了生产出全国第一款扁弹簧,元银贵独自跑到天津,请教当时国内弹簧权威专家肖春林,筹措重金,引进最先进的弹簧设备,又三上北京,邀请科研团队,不仅成功做出了扁弹簧,还研发出数控机器。
news.zynews.cn/hn/2023/11/08/1050... 2023-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