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搜索
标题搜索
全部时间
1小时内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默认排序
按时间排序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11,248个

这只兔子,十分罕见!--中原网--国家一类新闻网站--中原地区最大的...

农历兔年,上海博物馆的兔年特展上出现了一只出自地宫的元代水晶兔。这只古代小兔虽不是来自蟾宫,却分外玲珑可爱,尤其材质十分罕见。 这只元代水晶兔1994年发掘于上海市松江区圆应塔地宫,现为上海博物馆馆藏。记者看到,水晶兔长约6厘米、宽逾4厘米、高仅2.6厘米,小巧精致。兔子身体呈卧伏状,四肢收屈,弓背丰臀,短...
news.zynews.cn/zgjj/2023/01/26/49494.html 2023-1-26

今日霜降 | 时逢霜降碧天净,资公寿塔晓古今--中原网--国家一类...

资公寿塔晓古今 资公塔,位于少林寺塔林西部区域,元代,也称“通济大师资公寿塔”四角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 建于元仁宗延祐五年(1318),坐北面南,平面方形,通高约5.8米。整座塔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 ▲郑州市文物局 王羿 摄 塔下四周有砖铺散水,保存较好。基部施低矮的砖筑基台,承托精美的须弥座式...
news.zynews.cn/zz/2023/10/24/103443.html 2023-10-24

只是喜欢 | 捕猎_手机中原网

元代画家谢楚芳唯一的传世画作——《乾坤生意图》,收藏于大英博物馆。 画卷的一部分是两只蝴蝶在一株植物上翩翩起舞,一片祥和盎然,然而仔细观察就发现处处杀机: 植物中隐藏着一只蜥蜴,正伺机捕猎蝗虫;柳梢中螳螂刚擒获了一只蝉;一只树蛙在不远处正盯着螳螂…… 残酷的生存斗争时刻都在进行,每一个生命都不容易。 而...
news.zynews.cn/zz/2022-03/18/content_13486482.htm 2022-3-18

何以中国·运载千秋|国宝里的大运河--中原网--国家一类新闻网站...

澄清闸 元代为满足漕船航运需要而修建的北京澄清闸,还有穿越百余年风风雨雨的天津金钢桥,而今都成了当地居民生活中的一部分,放船千里凌波去。 金钢桥 运河渊深,国宝是艺术的结晶。燕赵慷慨,孕育独特的艺术风格,比如闻名遐迩的磁州窑瓷器。 磁州窑瓷器 磁州窑烧造历史悠久,自北朝创始,历经隋唐,宋金元时期繁荣鼎盛...
news.zynews.cn/hn/2024/06/21/1321... 2024-6-21

只是喜欢 | 兄弟--中原网--国家一类新闻网站--中原地区最大的新闻...

看着它们亲密无间的样子,我想起元代画家任仁发绘制的《五王醉归图》。 图画生动的描绘了李隆基五兄弟游玩饮宴后骑马归来的情景。 身着红衣的李隆基在最前面,坐骑为“照夜白”。 他已经醉的趴在马背上,需二人搀扶。贵为天子,龙颜难犯,只留背影。 乍一看这样安排很合理,没毛病,但细究历史上的帝王之家,哪有这么简单...
news.zynews.cn/zz/2023/06/25/842...html 2023-6-25

从州桥遗址看黄河风骨--中原网--国家一类新闻网站--中原地区最大...

宋代堤岸、元代陶灶、明清水井杂陈其间。“一眼望穿的,是一千年,就仿佛与几十代生活在这里的千万人凝视对话。每个游客看到这些,都沉默不语。”小宋说。 2018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州桥及汴河遗址发掘工作启动。开封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长王三营参与了发掘的全过程,最让他津津乐道的是宋代州桥石壁重见天日。青石...
news.zynews.cn/hn/2023/09/19/99156.html 2023-9-19

来自北京的专属魅力!快来解锁这些景点新“副本”--中原网--国家...

总台记者分多路深入北京、南京、西安、洛阳等地进行探访,看这些古都如何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新地标、拓展新场景,多角度展现千年古都的崭新风貌。今天,我们目光东望,来关注北京。 01 传统与时尚交织的古都新韵 北京是一座有着3000多年历史、800多年建都史的古都。元代诗人宋褧笔下的诗句,“万户千门气郁葱,汉家城阙画...
news.zynews.cn/zgjj/2023/07/09/875... 2023-7-9

从河南博物院、商都遗址到“亳都·新象”:行走在古都郑州--中原网...

河南博物院主展馆的主体建筑以元代古观星台为原型,经艺术夸张演绎成“戴冠的金字塔”造型。冠部为方斗形,上扬下覆,取上承“甘露”、下纳“地气”之意,寓意中原为华夏之源,融汇四方。外部墙面为土黄褐色,取中原“黄土”“黄河”孕育了华夏文明之意。主馆正面从上至下有浅蓝色的透明窗与自上而下的透明采光带。
news.zynews.cn/hn/2024/06/23/1322... 2024-6-23

“源”来如此丨1400多年前,隋炀帝南巡的龙舟曾从这里经过--中原网...

“其实,根据考古人员对桥基底部的地层堆积情况进行的分析,现存的惠济桥应建于元末明初,它所在的古河道至少在唐代就已经形成,也就是说,惠济桥及南北河床是叠压在隋唐河床上的桥梁和河床。”王俊介绍,元代以后,随着国家政治、经济中心的转移,大运河南北取直,通济渠的漕运地位逐步减弱,“国道”变成了“省道”,再加...
news.zynews.cn/hn/2024/06/21/1321... 2024-6-21

“郑中心”的文化底色 大型系列报道:绵延不绝的嵩山文明_手机中原网

他们登临挥毫,留下印记:少林寺内有宋代书法家苏东坡书写的“观音赞”碑,蔡京书写的“面壁之塔”刻石,黄庭坚书写的“祖源谛本”碑,米芾书写的“第一山”碑,元代书法家赵孟頫书写的“裕公碑”,明代书法家董其昌书写的“道公碑”等。 他们来此封禅,来此祭山:汉武帝来过嵩山,把他到过的山峰命名为“万岁峰”,...
news.zynews.cn/zz/2020-04/26/content_12222285.htm 202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