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搜索
标题搜索
全部时间
1小时内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默认排序
按时间排序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20个

央媒观豫 | 在张庄村,聆听幸福心声--中原网--国家一类新闻网站...

到了20世纪90年代,大批农民开始进城务工,张庄村也不例外。吃苦耐劳的村民当中,有的去郑州做建筑工、搬运工,收入来源更为多元。卞胜利和张庄其他村民也找到了洛阳锅炉厂的工作。“农民可以进城工作挣工资,大家生活状况也逐步好转。1997年,我已经是村里的‘万元户’之一了,还买了一台收割机,农忙时就去给别人收麦子。
news.zynews.cn/hn/2024/09/15/1413... 2024-9-15

小镇书记赵化录——一名共产党员的23年_手机中原网

三年时间,冀屯镇终于实现了水泥道路村村通。 路修通了,可冀屯镇依旧没有像样的产业。赵化录用半年多时间把全镇33个村跑了个遍,和群众探讨增收门路。在麻小营村,村民曹永军种的三座食用菌大棚引起了赵化录的兴趣。“一家一个棚,一年就是一个万元户!”发展食用菌产业——赵化录找到了冀屯群众增收致富的新路径。 干部...
news.zynews.cn/hn/2021-03/14/content_12784043.htm 2021-3-14

八旬老汉三餐地瓜稀饭 省下十多万元捐助公益 --即时新闻--中原网

“既然国家都乐见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成为万元户,为什么我们不能干呢?”吴金桂瞅准后田村人人会缝补、做鞋面,鞋子应该有市场,尝试开个小鞋厂。 他找来另外9户村民,每人出资几千元,开了家布鞋厂。成立当年,鞋子生产一批畅销一批,产生了不小的效益。此后四五年,合伙的十个人,每年都分到几万元,成了村里第一批“...
news.zynews.cn/2013-04/01/content_44... 2013-4-1

——追忆河南省新乡县刘庄村原党委书记史来贺--郑州晚报--中原网

最终,除了2户决意出去单干,刘庄上下形成共识——不分。     刘庄历史上,每一次特立独行,都是一次强刺激,都激发出了新一轮的强大内在动力。干部群众憋着一股劲,决心展现出集体致富的优越性。1980年,刘庄成为河南省第一个“小康村”。     实事求是,是共产党的看家本领。刘庄道路的长期探索...
news.zynews.cn/2013-09/27/content_72... 2013-9-27

登封村支书捐资亿元给乡亲盖楼 他想给家乡种满果树--郑州新闻...

老井村有自来水了,这是刘庭杰上任后的第一件民生大事。 1992年,他筹资30万元,打了一眼256米的深水井,让几辈缺水的村民家家户户吃上了自来水,解决了村里的人、畜饮水难问题。 之后,他又筹资数十万元对本村学校的房屋进行改造并建了新的教学楼,使村中150余名学生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组织村民修筑环村公...
news.zynews.cn/2012-04/17/content_22... 2012-4-17

登封一村支部书记捐资1亿元为村民建新型社区--郑州新闻——中原网

刘庭杰15岁下煤窑,凭着自己的经济头脑和闯劲儿,几年打拼后率先成了万元户。正当生意一帆风顺时,却决定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虽然自己富裕了些,但心里并不踏实,村里人都在受穷,看着真不忍心。”为了带动全村致富,刘庭杰跑项目、订规划,先后创办水泥制板厂、钢窗厂、粉沙厂和耐火材料厂,引领村民大力发展种植业、...
news.zynews.cn/2014-04/16/content_93... 2014-4-16

江西八旬老人用诚信写人生:拾荒25载还债30万元--中国聚焦——中原网

原标题:江西八旬老人用诚信写人生:拾荒25载还债30万元 称重、收破烂,83岁的陈德柱工作的很熟练 发家:镇里罕有的“万元户” 上个80年代初,已40多岁的陈德柱可谓是迎来了第二次“生命”,改革开放和搞活农村经济,让陈德柱看到了发家致富的希望。 陈德柱凭借祖传的酿酒手艺,开了一家酿酒铺子,因不掺假、不短斤缺两...
news.zynews.cn/2015-09/23/content_10... 2015-9-23

男子养猪20年积蓄100多万 违法建房全打水漂 --即时新闻--中原网

今年春节,我去一亲戚家拜年,认识了一位朋友老陈,酒桌上老陈告诉我他在海口投资搞违建,赚钱比较容易,听说我养猪赚不到钱,便劝我到海口跟他一起干,并承诺肯定几年之内让我成个千万元户,我听了很动心,回去跟老婆商量了几天,就把猪场卖掉,跟着老陈来海口了。 建起来只为等着政府征用 记者:到海口是如何建房的?
news.zynews.cn/2013-10/23/content_78... 2013-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