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搜索
标题搜索
全部时间
1小时内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默认排序
按时间排序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87个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纪实--焦点新闻——中原网

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成就举世瞩目; 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蝉联“六连冠”,在生物医药、工程仿真、智慧城市、新材料等领域应用取得显著效益; 国产首架大飞机C919成功总装下线,ARJ-21支线飞机成功实现商业销售和运营; 北斗导航系统广泛应用,形成1000多亿元产值; 高分系列卫星成功发射,在国土普查、环境监测等18个行业1100多家单位...
news.zynews.cn/2016-02/11/content_10... 2016-2-11

三大乳企去年豪掷70亿广告费 日均近1900万元 --即时新闻--中原网

2011年,先后赞助了包括《花儿朵朵》、《天骄之声、唱响校园》以及2011年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多项活动,并在博鳌论坛、探月工程、航天工程等各方面保持持续投入,而针对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蒙牛与蒙古国奥林匹克委员会签署了蒙古国运动员指定牛奶合作协议。 光明乳业年报同样显示,去年全年,公司广告费用发生额达到4.24...
news.zynews.cn/2012-03/28/content_21... 2012-3-28

郑州数家幼儿园获赠免费感冒药 提醒不感冒别乱喝--郑州新闻--中原网

郑州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庄探月说,通常情况下,不主张在感冒前用药预防。“感冒有很多种,很难进行药物预防,注射疫苗也只能应对流感。是药三分毒,应慎重给孩子服用感冒药。” 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主任朱红文也不建议孩子没有感冒,就给孩子服用“优卡丹”等药物,“孩子出现感冒早期病症,如发烧、流鼻涕时,可以吃感冒药...
news.zynews.cn/2011-03/30/content_81... 2011-3-30

全国人大代表张育林揭示“天河一号”成功“秘诀”--综合新闻...

全国人大代表、国防科技大学校长张育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国防科技大学为我国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这三大工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和人才支撑,作为校长的张育林不仅直接领导了“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的研发,还在担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场系统总指挥期间,组织实施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
news.zynews.cn/2011-03/07/content_81... 2011-3-7

开启天宫梦想——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目击天宫一号发射 --即时...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作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和探月工程的飞行控制中心,见证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从无人到载人、从1人1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活动到出舱行走的一个又一个跨越。 飞控大厅内,来自各测控点的报告声此起彼伏。测控通信系统副总指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主任陈宏敏告诉记者,交会对接任务重点在飞控,关键在飞...
news.zynews.cn/2011-09/30/content_13... 2011-9-30

北京万名公务员接受科学素质教育 --即时新闻--中原网

中新网北京7月24日电(记者杜燕)2012年北京市公务员科学素质大讲堂今天正式启动,预计全年超过万名公务员参与此活动。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今天作了题为《嫦娥工程——中国人的探月梦》的首场讲座。 当天启动仪式后,欧阳自远院士开始了大讲堂的第一讲。他从人类空间探测历史谈起,全面总结...
news.zynews.cn/2012-07/25/content_27... 2012-7-25

国企改革:在凤凰涅槃中浴火重生--焦点新闻--中原网

在科技创新方面,基本上国企囊括了历年国家科技创新一等奖,而家喻户晓的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成功交会对接、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圆满成功、蛟龙号正式应用于深海研究勘探、4G移动通信技术投入商业运用、高新武器装备研制等,都是国企带来的荣耀。 而所谓"国企投资海外多遭亏损"的论调,其实也站不住脚:数据显示,中央企业境外...
news.zynews.cn/2014-03/09/content_92... 2014-3-9

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直指“高端” --即时新闻--中原网

哈尔滨哈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公司等一批高端装备制造研发单位经过多年创新攻关,已在航空航天、飞行器导航控制、百万千瓦核电火电水电、能源动力装备研发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科研成果,不仅为“神舟”飞天、“嫦娥”探月、“天宫”对接、“蛟龙”入海提供技术支撑,还成为当地经济的主导、产业的支柱、科技...
news.zynews.cn/2012-08/20/content_29... 2012-8-20

黄小喜:文具极客破解总理的“笔尖之问”--郑州要闻——中原网

正是这次调研,让许多曾经抱着“我们都能造潜艇、探月设备和大飞机,怎么可能连一支笔都造不了”想法的调研组成员看到了现实的残酷,也看到了创新驱动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     2011年两会期间,调研组提交了两份调研报告,其中“我国每年生产380亿支圆珠笔,但笔头近90%来自进口”的数据引发了时任全国...
news.zynews.cn/2016-04/08/content_10... 201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