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搜索
标题搜索
全部时间
1小时内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默认排序
按时间排序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9,907个

科研人员从两万年前坠饰复原出古人类DNA--中原网--国家一类新闻...

进一步分析人类的DNA表明,坠饰的制作者或佩戴者是一名女性,拥有与一组古代亚欧大陆北部人群很近的遗传亲缘关系。 这一技术还意味着,古代人工制品自此可作为一种此前未开发的古人类DNA资源,直接关联起遗传和文化信息。团队提出,考古学家在发掘期间和之后应采用接触最小化的方案,因为表面DNA污染会妨碍此类分析。
news.zynews.cn/yaowen/2023/05/04/73110.html 2023-5-4

“郑中心”的文化底色大型系列报道之七:生生不息的仰韶之光_手机...

作为黄河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以黄河流域为主体的考古学文化,因其首先发现于渑池仰韶村而得名。河南区域内的仰韶文化遗存非常丰富,仰韶村遗址、庙底沟遗址及郑州市的大河村遗址、巩义双槐树遗址等,都是其典型代表。 据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介绍,仰韶文化分为早期、中期、晚期,而中晚期...
news.zynews.cn/zz/2020-04/28/content_12225962.htm 2020-4-28

沿黄珍宝抢先看|透过陶器看黄河:古人在器物上的创造力可真是了不...

这件蛋壳黑陶杯,造型规整匀称,历经几千年还能如此完整的被保留下来,实属罕见。要知道,咱现代的研究人员曾试图仿制这种黑陶,却很难达到完全一比一的复制,这件被现代考古学家认为是“无解”的珍宝,你确定不来看一下? 郑报全媒体记者 杨丽萍 图片来源:青海省博物馆、山东省博物馆...
m.zynews.cn/zz/2021-04/21/content_12... 2021-4-21

【“郑中心”的文化底色】大型系列报道之四:人文始祖的精神史诗...

“我们是多民族国家,文化的力量超过了其他的力量,尽管最初可能不是一个民族,但是看重的是文化。中华民族就是这么形成的,民族之间已经没有界线,文化的合力、凝聚力越来越强。”北京大学教授、考古学家李伯谦认为,黄帝最初可能就是一个族的黄帝,慢慢地其他族也很信奉他、尊敬他,从文化层面来讲,黄帝从华夏文化、汉文...
m.zynews.cn/zz/2020-04/25/content_12... 2020-4-25

【行走中原·郑州奇妙游】新郑篇--中原网--国家一类新闻网站...

雄浑矗立的城墙与缓缓流过的溱洧之水默然相守,勾勒出郑韩故城壮美的轮廓。考古学家们依然在探索着这座古城的秘密,或许不远的将来,这片土地会奉献更多的历史故事,捧出更多的文化珍宝。记者 杨丽萍 文 李新华 图 【今】重塑“莲鹤”金品牌 打开新郑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站,点击“潢川专区”板块进入,潢川项目招投标...
news.zynews.cn/zz/2023/05/16/755...html 2023-5-16

全国50余名宣传部长在豫实地教学,学习焦裕禄精神,点赞中原厚重...

现场教学首先来到郑州大河村遗址博物馆考察。大河村遗址位于郑州市中心城区东北部,是一处包含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以及夏、商四种考古学文化的古代大型聚落遗址,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遗址从距今6800年至3500年,连续在此生活3300年,文化层厚度超过12.5米,文化内涵之丰富国内罕见。
news.zynews.cn/zz/2018-10/21/content... 2018-10-21

大家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即将在郑州举办的世界级大赛@UIM世界X...

2016年5月21日~23日,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2016·郑州)在河南省郑州市黄河迎宾馆举办,来自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美国、英国、德国、埃及、印度、韩国、日本、洪都拉斯等十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近400名专家学者云集。 ■2016年中国(郑州)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 ...
news.zynews.cn/zz/2017-10/09/content... 2017-10-9

【郑“重”其事·我们身边的宝藏】系列报道“精神寻根”(中):姓氏...

登封王城岗、新密古城寨、新密新寨、荥阳大师姑、郑州小双桥、郑州商城等夏商古城遗址的发掘,管、虢、郐、郑、韩等37个两周诸侯国都城遗址的发现,从考古学上证明了司马迁《史记》中说“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的记述是信史。 三皇五帝,夏商两周……多重科学技术支持下的现代考古学如同一把金钥匙,打开了历史...
news.zynews.cn/zz/2023/04/11/676...html 2023-4-11

全球华人心向往之的文化盛典——壬寅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综述_手机...

“世界文明史很久远,但是延续五千年不断裂的只有中华文明。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是五千年文明绵延不绝的重要表现形式。之前我们隆重举行线下拜祖,如今受疫情影响,我们又通过大数据互联网的手段组织线上拜祖,一年又一年地接续举行,也印证着中华文明的永续不断。”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郑州大学特聘教授、著名考古学家刘庆柱作为访...
news.zynews.cn/zz/2022-04/05/content_13522242.htm 20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