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搜索
标题搜索
全部时间
1小时内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默认排序
按时间排序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4,973个

重庆公租房对象以类别而非收入界定 --即时新闻--中原网

为此,重庆设计了一整套严密的准入和退出机制,特别强调要加强“后门”的退出管理,严防利益输送,真正让公租房成为服务中低收入群体的“民心工程”,而不是少数人牟利的渠道。 重庆市明确将公租房保障对象界定为三类人:一是本市无住房或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低于13平方米的住房困难家庭;二是大中专及职校毕业后新就业的无住房...
news.zynews.cn/2012-02/17/content_19... 2012-2-17

人民财评:经济增长减速,百姓收入不能回落--中原锐评--中原网

收入分配问题也将在经济增速下调的背景下越发凸显而需要特别关注。本来这些年来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就比较大,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一直低于经济增长的水平,于是我们提出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让人民群众对收入增长有了比较强烈的预期。如何保证人民群众的实际收入水平不会因为经济增速的下调而有明显影响,甚至还能逆势...
news.zynews.cn/2012-04/01/content_21... 2012-4-1

北京十二五规划实施中期报告:居民收入指标完成不好 --即时新闻...

2011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实际增长7.2%和7.6%,2012年,分别实际增长7.3%和8.2%,分别达到36469元和16476元,在全国城镇居民收入排名中位列第二;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由2010年的960元/月提高到2013年的1400元/月,低收入群体收入明显增加。 他表示,尽管受全市经济增速下滑、人口规模持续扩大等因素的影响,城乡居民...
news.zynews.cn/2013-09/26/content_72... 2013-9-26

河南十二五规划透露 人均GDP目标将翻一倍--郑州新闻--新闻--中原网

提高中低收入阶层工资 “十二五期间,我省必须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提高劳动所得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最低工资标准,重点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逐步改变我省职工工资水平偏低的现状。笔≌平涛奈乐魅瓮跹逦涮岢觯吵锷缁峋梅⒄埂 王彦武提出,近年来,我省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卫生、...
news.zynews.cn/2010-07/09/content_76... 2010-7-9

“抢气”风潮席卷全国多地 专家吁抑物价增收入 --即时新闻--中原网

另一方面,基本消费品的价格变化首先影响到的是低收入群体的生活。 记者在现场随机采访的情况也证明,参与抢购的人大多是中老年人群,不少属于低收入阶层。 抑物价增收入才能避免抢购风潮 有关专家认为,只有抑制物价和提高居民收入两项措施双管齐下,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老百姓面对物价问题时的心理恐慌。 不久前,国内有关...
news.zynews.cn/2013-03/30/content_44... 2013-3-30

中国公务员工资是最低工资6倍 国企高管达98倍--中国聚焦--中原网

“2011年中国财政收入增速预计将达到25%-30%,企业收入增速将达到20%左右,相较之下,居民收入增幅预计仅为10%,而如果剔除物价因素,增幅还将更低。”许善达对记者说。 许善达认为,中国不仅要极力提高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使其超过GDP的增速,更要使低收入群体的增速高过高收入群体的收入。“这个是非常难的,但这是我们...
news.zynews.cn/2011-12/16/content_16... 2011-12-16

31个省份人均收入排行公布 河南人均2万4排名第17--焦点新闻...

在13个公布了201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省(区、市)中,实际增速慢于该省去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速的有9个。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城乡收入增长目标下调符合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但如何加大保障支出,确保低收入群体的利益,是确保收入分配公平的关键。 编辑:卢迪联系记者 1 2 3 下一页 ...
news.zynews.cn/2015-02/28/content_10... 2015-2-28

农民增收中产崛起 四类人群望成为消费新主力 --即时新闻--中原网

不断扩大的中等收入群体,逐步富裕的农民,尤其是快速融入城市的农民工以及年轻人群体、银发群体可望成为消费新主力 扩大消费,谁是主力军? 农民增收、中产崛起,消费 “潜力”最大 “进城的‘农二代’正是花钱的时候。”说这话的陈小伟随父母从湖北农村到无锡打工8年了。小陈强电、弱电的技术都很漂亮,老板给他加薪...
news.zynews.cn/2012-07/23/content_27... 2012-7-23

各地“十二五”规划将居民幸福指数作为施政导向--网友推荐--中原网

从评分数据看,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中等偏高和高收入群体对“居住”的评分更高。从城市规模分组情况看,经济发达大城市更重视“居住”,将其列为第10,其他规模的城市列为第11。 学历低收入低 “痛苦指数”更高 主流经济学非常重视“物价”和“工作”,从而提出广受关注的“痛苦指数”(通货膨胀百分比+失业率百分比)。
news.zynews.cn/2011-02/22/content_80... 201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