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搜索
标题搜索
全部时间
1小时内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默认排序
按时间排序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38个

城隍庙里城隍有"文化"--中原文化--中原网

最早有史籍记载的城隍庙在安徽芜湖,为三国时孙权所建,距今已悠悠1770年矣。 隋唐宋元,城隍崇拜相当普遍,《太平广记》就有吴地“每州县必有城隍神”的说法,也有关于广州城隍的记载。不仅杜甫、韩愈、张九龄、杜牧、李商隐等都留下祭祀城隍的诗文,宋元话本、水浒英雄传里更是诸多场景都在城隍庙里外上演。 不过,若说到...
news.zynews.cn/2010-09/08/content_75... 2010-9-8

"杜甫很忙"折射多元文化解读 网友称应鼓励创新 --即时新闻--中原网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新浪官方微博转发一组“杜甫很忙”涂鸦图,并配上韩愈的《调张籍》一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似乎是在讽刺这种涂鸦行为。杜甫故里管理所所长孙角生也表示,“希望网友不是恶意的,如果刻意丑化杜甫形象,家乡人是很生气的。”有网友感慨:...
news.zynews.cn/2012-03/27/content_21... 2012-3-27

中青网评:靠家国的情怀构建青春的基因--焦点新闻——中原网

学习没有捷径可走,正如唐代文学家韩愈所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青年要想获得成功之路的通行证,一定要有真学问,获得真学问必须下一番苦功夫。宋代大诗人陆游在一首勉励自己儿子的诗中这样写道,“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寥寥数语,深刻体悟了做学问...
news.zynews.cn/2014-05/19/content_94... 2014-5-19

河南简介--标题新闻--中原网

如古代哲学家、思想家老子、庄子、墨子、韩非、程颐、程灏,政治家、军事家姜子牙、商鞅、苏秦、李斯、刘秀、张良、司马懿、岳飞,科学家、医学家张衡、张仲景、僧一行,文学家、艺术家杜甫、韩愈、白居易、李贺、李商隐、司马光、褚遂良、吴道子,佛学家玄奘等,还有现当代史上的抗日英雄吉鸿昌、吴焕先、杨靖宇,革命先辈...
news.zynews.cn/2008-09/12/content_51... 2008-9-12

郭敬明博客差错低级 专家称其对文字缺乏敬畏 --即时新闻--中原网

唐代韩愈《调张籍》中有诗句说:“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后世用“蚍蜉撼树”,嘲笑力量很小而想动摇强大的东西,讽其自不量力。 郭敬明有必要进行文字基本功的训练,以防再犯低级错误。 分享到: 腾讯微博 QQ空间 新浪微博 搜狐微博 网易微博 百度搜藏 更多 【 作者:刘欢 编辑: 】...
news.zynews.cn/2012-02/02/content_18... 2012-2-2

河南农民痴迷澄泥砚 “黄河泥”中淘宝贝 --即时新闻--中原网

做澄泥砚制作的第一道工序就是选择黄河泥,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曾赞“孟州澄泥,土乎成质,陶乎成器……质坚如石、细润如玉”。1999年,作为小浪底水库的移民,李伟和家人从洛阳新安县搬到了焦作孟州,李伟说这就是自己和澄泥砚的缘分。为了寻找合适的黄河泥,李伟曾的足迹已经踏遍里孟州境内的黄河岸。 最初李伟做...
news.zynews.cn/2012-01/31/content_18... 2012-1-31

国内造纸最快设备产自武陟 每分钟可造纸1500米(图)--河南新闻...

阅读提示|将近2000年前,蔡伦发明造纸术;今天,通过自主科技创新,河南造纸引领全国速度。从最初的每分钟360米,到如今的每分钟1500米,河南江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突破了造纸行业对国外核心技术的依赖,并将自主研发的技术“反出口”。 故事:俄罗斯老师给武陟学生“交学费”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韩愈《师说...
news.zynews.cn/2014-09/03/content_96... 2014-9-3

季承拍卖季羡林藏书 165种古籍图书估价300万--即时新闻--中原网

嘉德称,此次拍卖的季羡林藏书中,有二十余部明刻本,其中半数属名品,如陶潜撰《陶渊明集十卷》明嘉靖乙巳年刻本;韩愈撰《昌黎先生集四十卷》明东吴徐氏东雅堂刻本;柳宗元撰《柳河东集四十五卷》明嘉靖间郭云鹏济美堂刻本等。此外,还有董诰等辑《全唐文一千卷目录三卷》清嘉庆十九年内府刻本,《四部丛刊附二十四史》上...
news.zynews.cn/2011-11/03/content_15... 2011-11-3

钱锺书读书做笔记因无处藏书外文笔记有3万多页--即时新闻--中原网

他曾对我说:“我至少还想写一篇《韩愈》、一篇《杜甫》。”这两篇,想是“不易理董者”,再加“多病意懒”,都没有写出来。日札里的心得,没有写成文章的还不少呢。 这大量的中、外文笔记和读书心得,锺书都“没用了”。但是他一生孜孜矻矻积聚的知识,对于研究他学问和研究中外文化的人,总该是一份有用的...
news.zynews.cn/2012-01/17/content_18... 201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