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搜索
标题搜索
全部时间
1小时内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默认排序
按时间排序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8,320个

列车被困漆黑隧道里14小时 有乘客提包步行离去 --中国聚焦--中原网

前日深夜,上万名铁路职工开始上线抢险,他们手持铁锹徒手清泥,肩挑手扛投入石包堵塞塌方处,终于排除险情顺利打通铁路。 而从昨日凌晨开始,各方便不断努力对7000多名被困旅客进行救助或转运。截至记者昨晚发稿时止,滞留在京广线坪石附近路段的4趟列车都已离开。 进核心灾区 “难于上青天” 盘山路上飞石滚 险些砸...
news.zynews.cn/2013-08/19/content_64... 2013-8-19

南方多省洪涝灾情严重 入汛以来全国千余县遭洪灾--焦点新闻...

湖北武汉新洲黄陂多处民圩溃口,安徽省中小河流堤防、病险和小型水库、一般圩堤发生各类险情374处。 资料图。 钟学满 摄 湖北安徽洪涝灾情严重 两省直接经济损失超百亿 强降雨侵袭南方,致多地洪涝灾情严重,其中,湖北、安徽两地灾情较为严重,最新数据显示,两地直接经济损失合计破百亿。 在湖北,据国家防总3日消息,6...
news.zynews.cn/2016-07/04/content_10... 2016-7-4

高温少雨致长江水位比同期下降2米以上 --即时新闻--中原网

7月中旬以来,长江出现罕见大面积、持续高温少雨天气。眼下,虽仍处主汛期,长江中下游各港水位却比同期水位减少2米以上。 据悉,三峡库区连续减少下泄,8月30日,下泄流量降至1.13万立方米每秒,创入夏以来新低。受此影响,长江中下游水位回落,部分航段水位、水流发生变化,易发生搁浅等险情。 为确保长江航运安全,海事...
news.zynews.cn/2013-09/04/content_68... 2013-9-4

3岁女孩郑州被拐? 解读网络谣言背后的动机--郑州新闻--中原网

在互联网上编造和传播谣言的行为,不仅违反社会公德,扰乱互联网传播秩序,也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可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作者:宁田甜 编辑:袁连贺] 上一页 1 2 3 ...
news.zynews.cn/2013-10/09/content_75... 2013-10-9

【视频】长寿化工厂爆炸形成“蘑菇云”--中原视频--中原网

在距离爆炸点四五十米外的车间,玻璃全被震碎。 据了解,在事故发生后的2个多小时,泄漏储存罐被堵住,现场险情才得以排除。 所幸的是,这次危化品泄漏事故,未对周围居民造成影响。 (更多内容请点击下一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 作者: 编辑: )...
news.zynews.cn/2010-09/20/content_75... 2010-9-20

网曝南京长江隧道“漏水” 系消防喷淋故障所致(图)--中国聚焦...

长江隧道从江底岩石层下面穿过,不大会发生江水渗漏险情。张叶 制图 因系统故障而自动喷水的喷淋头。贾晓宁 摄     【新闻摘要】     昨天下午3:05,记者在微博上看到有一位大巴乘客爆料称纬七路过江隧道漏水,该微博说:“过江隧道漏水,大巴前挡风玻璃被大水喷得一点都看不见了,驾驶员惊叫,太...
news.zynews.cn/2012-03/28/content_21... 2012-3-28

筑梦云天李国恩:5次担任新机首席试飞员 --即时新闻--中原网

回忆那次险情,李国恩至今难忘。 一个接一个毫无误差高难度的操作,使李国恩转危为安。 这架飞机挂载着我国设备最先进、功能最全的一种新型装备,并且是仅有的一架状态最全的验证机。李国恩以过人的技术,把飞机飞到3000米高度,并在山区无人地带投掉了副油箱,最终冒着巨大的风险,驾驶飞机超载着陆。 这一壮举,不仅...
news.zynews.cn/2013-08/22/content_65... 2013-8-22

货车撞坏公交车天然气钢瓶致燃气泄漏 18人受伤--即时新闻--中原网

装在公交车尾部的燃气瓶阀门被撞坏,导致大量燃气泄漏,随时有爆炸的可能。接警赶到的消防官兵用水枪稀释了一个多小时,才将险情排除。 大货车撞上公交车燃气瓶刺刺直冒气 昨天中午12时许,一辆315路公交车沿郑州市西四环行至唐李村村口左拐时,突然被一辆自北向南行驶、车牌号为豫AL9669的大货车撞中右后侧,安装在...
news.zynews.cn/2011-08/22/content_11... 2011-8-22

岁月留痕 试飞人讲述记忆深处的“航空梦”(图) --即时新闻--中原网

期间,试飞员仅处置空中停车险情就达160余次。“试飞英雄”黄炳新在歼8-Ⅱ战机试飞中,曾先后10次遇到重大险情,次次化险为夷,并飞出该机型最大/小速度、最高高度(升限)等10个“最”;试飞员谢春阁在歼-7Ⅲ试飞时,起落架无法放下,经过19次启放努力后,最终化险为夷…… “三大战役”吹响了试飞员群体不断...
news.zynews.cn/2013-08/22/content_65... 2013-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