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搜索
标题搜索
全部时间
1小时内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默认排序
按时间排序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22,543个

行走郑州 读懂最早中国|五千年不断裂文明史的起点在哪里?_手机...

诸多文献记载都将它指向河洛地区。在伊洛汇流入黄河处的郑州巩义河洛镇,有个名为“双槐树”的小村庄一直居于黄河南岸高台地上,静看世间花开花落。 2020年5月7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双槐树古国时代都邑遗址阶段性重大考古成果:经多位知名专家学者现场实地考察和研讨论证,认为双槐树遗址为距今5300年前后古国时代...
news.zynews.cn/zz/2022-04/13/content_13539122.htm 2022-4-13

中秋固定为节日始于唐代,四大传统节日中确立最晚_手机中原网

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中秋之夜,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太液池旁赏月,不知不觉玉兔西沉,唐玄宗怅惘至极,于是下令在池旁修建百尺高的“赏月台”,作为来年之用。 宋代时,中秋已经成为全民性节日,皇宫中建有“赏月桥”,皇帝在中秋夜晚泛舟赏月,用水晶器皿饮酒,欣赏丝竹之乐。肆间水果上市,螯蟹新出,米酒初酿,商铺营...
news.zynews.cn/focus/2021-09/19/content_13084682.htm 2021-9-19

甲骨文与中华文明的传承_手机中原网

据文献记载,中国汉字在秦汉年间传入越南,并长期使用汉字至十三世纪才有本国文字──字喃,直到十五世纪时,字喃才完全取代了汉字。汉代初年汉字传到朝鲜,直到李朝初期依据中国音韵,研究朝鲜语音,创造出朝鲜文字,并于公元1443年公布使用,朝鲜才有了自己的文字。晋朝初年汉字传到日本,至今在日本语中常用的汉字仍有1945个...
news.zynews.cn/eyes/2019-12/01/content_12002784.htm 2019-12-1

行走郑州 读懂最早中国|“九问溯源 奋楫笃行”第一问 8000多年前...

这是我们引以为傲的五千年文明之初始!无论是传说中的黄帝时期的故事,史学中的五帝时代的记载,还是考古学中的仰韶文化时期的实证,都从不同层面诠释丰富着人文初祖黄帝的伟大形象,让那段文明初创时期充盈着温润和光泽。 黄帝时期之前的先民是怎么生活的?黄帝时期的丰功伟业是如何奠基的?谜题,从半个多世纪前新郑裴李岗...
news.zynews.cn/zz/2022-03/28/content_13504617.htm 2022-3-28

从周播到日播 《龙族的后裔》 持续引发姓氏文化热潮_手机中原网

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高姓委员会副会长高玉祥介绍说,虽然高元是历史书籍中有记载的第一位姓高的人,可是史籍中没有看到他们后裔的记载。这样,他们就少了“有世系可考的”这个前提条件,不能称为始祖。 “而高傒得姓的原委,改姓之始末,文字都记得清清楚楚;依其祖父公子高之名改姓高以后,他可考的世系史料是比较齐全...
m.zynews.cn/zz/2019-03/27/content_11... 2019-3-27

“郑中心”的文化底色 大型系列报道:绵延不绝的嵩山文明_手机中原网

心理位置上,嵩山还是“中国”之名的发祥地。西周初年铸造的“何尊”上铭文记载,周公到嵩洛地区的“中国”建都,这是现存最早的带有“中国”名字的实物资料,也是最可靠的“中国”名字的由来。 故土陈迹中,周公测景台便是实证。据《周礼·地官司徒》载,周公为了寻找天地之中营建东都,在嵩山脚下的阳城“以土圭之法,...
news.zynews.cn/zz/2020-04/26/content_12222285.htm 2020-4-26

“行走郑州,读懂最早中国”系列报道之五:礼乐之邦是怎样开启的...

自郑州向西南行驶60公里,嵩山南麓颍河谷地,王城岗遗址便坐落于此,发掘现场,考古人员正在紧张地忙碌着。这座发现于1951年的大型遗址,被许多学者认为是“夏之王城”,即文献记载的“禹都阳城”,经过多次发掘,出土了玉石琮、白陶器、大型夯土基址等重要遗存,反映了早期夏文化时期已初具礼乐体系的雏形。
m.zynews.cn/zz/2022-04/20/content_13... 2022-4-20

三星堆是外星人遗迹吗?最新考古成果里藏着答案_手机中原网

持续几十年的三星堆遗址发掘,至今未发现文字或文字记载。三星堆究竟有没有文字? 冉宏林透露,考古人员在很多陶器上发现有刻画符号。“我们倾向于认为这至少是有文字的迹象。”但这些符号有何含义?这又是一个新的问题。 国家文物局的文章显示,此次发掘中,考古工作者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这也让考古人员看到了解决一些...
news.zynews.cn/focus/2021-03/21/content_12796272.htm 2021-3-21

腊八节的由来与朱元璋有关?它的习俗不只有喝粥_手机中原网

喝“腊八粥”的习俗,文字记载是从宋代开始的。徐珂《清稗类钞》提到:“腊八粥始于宋,十二月初八日,东京诸大寺以七宝五味和糯米而熬成粥,相沿至今,人家亦仿行之。” 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武林旧事》中记载了腊八粥的一种做法:“用胡桃、...
news.zynews.cn/focus/2021-01/20/content_12693344.htm 2021-1-20

民间美术话端午_手机中原网

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卷三中记载,宋代宫廷中“插食盘架,设天师、艾虎,意思山子数十座,五色蒲丝、百草霜,以大合三层,饰以珠翠、葵、榴、艾花、蜈蚣、蛇、蝎、蜥蜴等,谓之‘毒虫’。”实际上,夏季的毒虫不计其数,“五”只是个虚数。人们将五毒的形象绣制在香包或儿童衣物之上,既是为了避免毒虫侵害,也有...
news.zynews.cn/eyes/2020-06/25/content_12327574.htm 202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