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搜索
标题搜索
全部时间
1小时内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默认排序
按时间排序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29个

食人鱼引发担忧 外来物种入侵成生态安全隐形杀手 --即时新闻...

外来物种一旦入侵成功,会对当地物种种类、种群结构、食物链结构、生物多样性等造成一系列影响,进而威胁农业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了解到,自然入侵、正常引进、包括走私在内的无意引进是外来有害物种得以入境的三大途径,由于外来入侵物种大多适应性和繁殖能力都非常强,且在新环境中缺乏天敌制约,防治...
news.zynews.cn/2012-07/20/content_27... 2012-7-20

民政部: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检查不合格 --即时新闻--中原网

44 中国海油海洋环境与生态保护公益基金会 合格 45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 合格 46 开明慈善基金会 合格 47 中国检察官教育基金会 合格 48 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 合格 49 天合公益基金会 合格 50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 合格 51 国家电网公益基金会 合格 52 四川大学教育基金会 合格 ...
news.zynews.cn/2013-06/06/content_51... 2013-6-6

中国有50种最具危害性外来生物 年损失约600亿 --即时新闻--中原网

所谓外来物种入侵是引入的过程,适应生态环境,还要在当地繁衍、建群,扩大、扩群过程,危害其它生物多样性的过程才产生危害,整个过程完成了形成入侵,如果仅仅是食人鲳在一个地方产生了或者自生自灭,随着衰老或者生老病死,不再繁衍后代,不形成整个入侵过程。 主持人: 稍候我们会有更多的问题给您,刚才胡所长也提到了,我...
news.zynews.cn/2012-07/12/content_26... 2012-7-12

北京市人大拟立法:湿地内建房必须先做环评 --即时新闻--中原网

湿地与森林、海洋是地球上三个最大的生态系统,对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被喻为“地球之肾”,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蓄洪水、补充地下水,降解污染、净化水质,固碳释氧、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和维持物种基因库等多种功能。据研究,湿地的生态服务价值是同等面积森林的8至10倍。 去年8月...
news.zynews.cn/2012-07/16/content_27... 2012-7-16

“蛟龙”号下潜科学家被震撼 深海遇三只白色海参 --即时新闻...

在我国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详细勘查区,“蛟龙”号正式开展试验性应用航次(中国大洋第31航次)第二航段应用下潜。位于杭州的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海洋生物学家王春生随“蛟龙”号下潜至最大深度5268米,成为我国第一位在大洋乘坐“蛟龙”号下潜的科学家。回到“向阳红9号”母船后,王春生给本报发来邮件,...
news.zynews.cn/2013-08/15/content_63... 2013-8-15

雪佛龙遭巴西重罚 被指瞒报漏油信息--即时新闻--中原网

明克表示,雪佛龙公司造成的事故对巴西沿海自然环境及海洋生物多样性造成了损害,里约州接下来将通过司法程序要求该公司进一步赔偿,“初步估计总赔偿金起码超过1亿雷亚尔”。 巴西里约州海域的坎波斯盆地弗拉德区块距离里约市大约370公里,由雪佛龙、巴西石油公司和一家日本企业合作开采,项目投资28亿美元。本月10日被查出有...
news.zynews.cn/2011-11/23/content_16... 2011-11-23

江苏为野生珍稀鱼种建精子库 人工繁殖“续香火” --即时新闻...

外来入侵物种是指被引入或散布到其原有生活区域之外并威胁到生物多样性的物种。国际社会把栖息地丧失、外来物种入侵、传统化学污染和气候变化列为当今全球四大环境问题。 据环保专家统计,在我国已产生严重危害的外来入侵物种至少达283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入侵物种中,我国就有50种。
news.zynews.cn/2012-06/20/content_25... 2012-6-20

海南“两会”热议三沙发展:起步期要解决特殊困难 --中国聚焦...

农工党海南省委建议在三沙建立国家海洋公园,开辟保护区、科考区、旅游区,分区分期开发,以保护海洋原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民建海南省委提出应把“纯净三沙,美丽天堂”作为三沙开发宗旨,建立健全污染处理机制和海域污染治理责任机制,提升污染处理和环境整治能力,严惩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 “后方腹地支撑,非常重要而且是当务...
news.zynews.cn/2013-01/29/content_39... 2013-1-29

厦大环境学科与生态学科跻身全球研究机构前1% --即时新闻--中原网

由洪华生教授领衔的团队系统地开展“台湾海峡及邻近海域生物地球化学与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研究”,该创新性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国家海洋局海洋创新成果二等奖。90年代,作为厦大主要技术力量,环科中心与台湾大学联合开展厦门——金门联合海域环境监测。 进入新世纪,厦大环境学科获得快速发展,...
news.zynews.cn/2012-12/22/content_37... 2012-12-22

关于小龙虾的传言你都信了吗?小龙虾怎么吃才好吃--图说天下...

    海洋是各种污染物最后的归宿,尤其在近海,来自大陆的污染物被冲刷至此,可以被水生生物富集。以海底底泥中有机质为生的贝类容易富集铅、镉、汞等重金属和其他污染物,而肉食性的鱼类因为处于食物链顶端,也容易富集污染物。从污染物含量来看,一般是海水鱼高于淡水鱼,肉食鱼高于草食鱼,大鱼高于小鱼。普通...
news.zynews.cn/2015-06/04/content_10... 201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