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搜索
标题搜索
全部时间
1小时内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默认排序
按时间排序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13个

河南农民工未来将有住房公积金 随迁子女可正常中高考 - 中原网

工资干一样的活,拿一样的钱 农民工与城镇工人干一样的活,拿的钱却不一样,这种“不公平”发生在许多企业。但《规划》对此说“不”,要求我省企业落实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同工同酬制度,不仅如此,还要依法为农民工缴纳职工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费用。 养老支持社会力量办养老机构 养老难题不仅发生在...
edu.zynews.cn/parents/rdhd/2014-07-3... 2014-7-31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开网店可享受小额贷款 - 中原网

会议强调,要加强就业服务,建立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强化安全生产监督执法,加强安全防护和职业病防治;健全企业工资分配制度,严厉打击恶意欠薪;完善社会保障。 国务院常务会议主题 部署支持外贸稳定增长和优化结构有关工作。 确定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 听取关于劳动者基本权益保障工作汇报并提出要求。 外贸措施...
edu.zynews.cn/parents/rdhd/2014-05-0... 2014-5-4

白血病大学生谈奇葩索捐方式 称有更好方式还会试 - 中原网

工资只有2000多元,还是捐了2000元,想尽可能地帮助他。 李秦瑶 达州 500元 我在网上看到了莫向松下跪向富豪寻求帮助的报道,想到一个年龄跟自己差不多大的男孩本来可以参加工作了,却饱受白血病折磨,觉得非常痛心。第二天,我就主动联系上了莫向松,第三天就通过朋友的支付宝转账500元给他。我觉得他的方式确实不好,...
edu.zynews.cn/jyrp/2014-08-15/12098... 2014-8-15

如何培养孩子的财商?向国外妈妈取经 - 中原网

幼儿在游戏中可以更直接、具体、频繁的接触“钱”,同时掌握“投资”、“财产”、“工资”、“赔偿”等名词。 2、把钱的支配权交还给孩子,懂得分辨“需要”和“想要”。 利用储蓄罐来存钱,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方法,但对于孩子却很有吸引力。在选择储蓄罐时,建议家长和孩子自己一起动手做,这会大大增加孩子对存钱...
edu.zynews.cn/jyrp/2014-02-13/98...html 2016-1-12

上个中职学校算入了差生俱乐部?_中原网教育频道

章远驰说了最近的例子,他们无人机应用方向的毕业生,毕业后工资底薪是2000元左右,如果是农业植保,每亩有提成,一个月下来,拿四五千元不成问题。 3、继续深造没指望? 郑州市信息技术学校校长韦艳春给大家举了这样一组数据,该校2013 年共招了400名中专生,2016年高招报名,有50多人报名普通高考,还有60多人报名对口...
edu.zynews.cn/125/pic/2015-12-28/150... 2015-12-28

“北大保安”辞职回乡整行装 准备边打工边考研 - 中原网

他打听到北大招保安,就试着报了名,很快就以保安员的身份进入北大,月工资1200元。 后来他在北大红三楼(均斋)上班,单位为他在楼梯间安排了一间4平方米的小屋,刚够放得下一张床、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自此,他开始了白天蹭课,晚上巡逻值班的日子。两年后,他的工资涨到了1800元,到他辞职时已经涨到了2700元。多...
edu.zynews.cn/parents/rdhd/2014-09-2... 2014-9-24

2014年河南高校毕业生48.3万 技术型人才找工作吃香 - 中原网

而且专业技能的不对口,造成这部分毕业生普遍工资水平较低。 事实上,专业技能型人才正是社会紧缺的,这种矛盾造成了求职者与市场岗位需求之间的供需不均衡。 郑州市人才市场分析员高巍表示,在岗位需求上,大专生需求人数最大,而更高一级的中高级技能型人才和管理人员在就业市场中则长期处于紧缺状态。 目前,一些用人单位...
edu.zynews.cn/parents/rdhd/2014-07-1... 2014-7-16

暑期夏令营眼花缭乱 换汤不换药拼卖点? - 中原网

在她看来,即使一家三口来北京旅游半个月也只需要大概1万元,况且父母每月的工资加起来还不到1万元。而女儿报名参加北京游学夏令营,一个人半个月,就要花15800元。 “概念越新鲜,价格就越高”成了一种趋势,各种“高大上”的概念夏令营收费高得惊人。 例如,仅仅10天,“脑力”夏令营收费9800元、“国学”夏令营收费...
edu.zynews.cn/jyrp/2014-08-08/120... 2014-8-8

80后你交"家用"吗? 三十而立你还在"啃老"吗 - 中原网

“结婚买房,交首付,我们支持了30万元;生孩子,月嫂的工资5000多元,我们给的;孙女上幼儿园,入园赞助费4万元,我们给的。”63岁的李阿姨说。问起女儿、女婿平时有没有给点家用,她反而点着指头算出了一笔女儿、女婿的“啃老”账。 李阿姨说,她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结婚,生下女儿的时候,两夫妻都还是工人,工资都是40多...
edu.zynews.cn/jyrp/2014-08-25/121... 2014-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