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搜索
标题搜索
全部时间
1小时内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默认排序
按时间排序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11个

学习贯彻纪律处分条例|严查违规收送礼品礼金行为———要闻...

比如送礼一方长期向国家工作人员赠送超出正常人情往来的财物,但不要求立即回报,而是期望在与国家工作人员建立一定的感情基础后,在将来不确定的时间,请托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为其谋利,其间只要发生过具体请托事项,则可以把这些连续收受财物的行为视为一个整体,累计计算受贿数额。
www.ccdi.gov.cn/yaowenn/202404/t2024... 2024-6-18

以案明纪释法 | 通过非国家工作人员为他人谋利并收受财物如何定性

因此,对国家工作人员通过非国家工作人员为第三人谋利并收受财物的行为是否涉嫌受贿犯罪,关键要看行为人的职权对相关事项的实际制约力和影响力,综合进行分析评价,从而得出客观、精准、公正的结论。 本案中,甲作为某区建管委副主任,让乙为其外甥丙承接绿化景观工程提供帮助,收受丙给予的财物。此时,甲通过乙为丙承接工...
www.ccdi.gov.cn/ywjt/202308/t2023081... 2024-6-18

通过领导干部为他人谋利并收钱构成何罪———要闻——中央纪委...

第一,介绍贿赂罪主观上是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受贿人有受贿的意图或行贿人有行贿的意图,故意在中间牵线搭桥,促成权钱交易,介绍贿赂罪不以行为人收受财物或谋取不正当利益为要件。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主观上是行为人认识到自己是某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足以让第三人相信其能够利用该...
www.ccdi.gov.cn/yaowenn/202404/t2024... 2024-4-17

郑州经适房原副主任获刑12年 倒卖经适房受贿58万-房产频道-手机...

根据公诉部门指控:从2006年9月至2010年1月,林连波在担任郑州经济适用房管理中心副主任期间,利用职务之便,通过20多家房产公司协调,为张某提供48套经济适用房指标,先后收受张某74万元,其行为构成受贿罪。 法院认为,林连波利用职务之便,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其行为构成受贿罪,公诉部门的指控成立。公诉部门指...
house.zynews.cn/e/wap/sh...php?class... 2014-4-2

原陕县地税局局长贪污受贿近300万元被判17年_聚焦_中原网房产频道

此外,在2010年中秋节前后、2011年春节前、2011年中秋节前后、2012年春节前,马春波利用职务之便,收受多人现金13.6万元、购物券2.9万元以及一块价值2371.6元的瑞士手表。 贪污受贿,被判刑17年 法院认为,马春波身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占有公共财物,并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其行为已构成贪污罪、受...
house.zynews.cn/newsku/jj/2014-04-03... 2014-4-3

海南典型案例:东方原市长与开发商勾结牟暴利_聚焦_中原网房产频道

谭灯耀从2008年2月至2009年5月在担任东方市市长期间,利用职务之便,在土地转让、工程建设、人事任免等工作中,多次收受他人财物,另有巨额财产不能说明其合法来源。谭灯耀在组织东方市政府征用政府储备用地时,与开发商相互勾结,将开发商以极低的价格从农民手里非法取得的土地高价"收储",从中牟取暴利。谭灯耀的行为严重损...
house.zynews.cn/newsku/jj/2014-04-04... 2014-4-4

居住证管理办法征民意 持证将享9项公共服务_快讯_中原网房产频道

此外,对于负责居住证持有人权益保障和服务管理工作的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出现违反有关规定收取费用的;利用制作、发放居住证的便利,收受他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利益的;将在工作中获得的居住证持有人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的,将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释疑 居住证VS现行暂住证 门槛和“含金...
house.zynews.cn/newsku/kx/2014-12-05... 2014-12-5

郑州市房管局提醒:签阴阳合同一套房少卖二十万_本地_中原网房产频道

3.采取内部认购或雇人排队制造销售旺盛的虚假氛围以及炒卖房号非法牟利; 4.强制提供代办贷款、担保服务并额外收取费用; 5.发布虚假信息骗取中介费、服务费、看房费等费用,造谣、传谣以及炒作不实信息误导消费者,或在代理过程中隐瞒真实交易信息低价收进高价卖出赚取差价等,索取、收受委托合同以外的佣金或其他财物; 6....
house.zynews.cn/newsku/bd/2014-04-02... 2014-4-2

中纪委谈“房腐”:干部提拔当加大“查房”力度_快讯_中原网房产频道

依照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34条有关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查封、扣押、冻结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财物及其孳息,应当妥善保管,以供核查,并制作清单,随案移送。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或者自行处理。” 此外,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生效以后,有关机关应当根据判决对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及其孳息进行处理...
house.zynews.cn/newsku/kx/2014-11-24... 2014-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