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搜索
标题搜索
全部时间
1小时内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默认排序
按时间排序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9个

充分备汛 安全度汛-郑州晚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本报讯(记者 李宇航)记者昨日从郑州市2024年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我市水利系统将围绕“监测预报预警、水工程调度、抢险技术支撑”三大职责,锚定“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和确保城乡供水安全目标,聚焦河道、水库、南水北调、山洪灾害防御等防御重点,多措并举打好...
zzwb.zynews.cn/html/2024-04/11/conte... 2024-4-11

高新区下好防汛度汛“先手棋”-郑州晚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

高新区下好防汛度汛“先手棋” 本报讯 3月15日,高新区河道及水利工程防汛抗旱办公室组织开展高新区河道及水利工程防汛度汛专项培训会,进一步提高全区水旱灾害应急能力,确保能够有效应对突发事件。高新区各办事处、河及水利工程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相关业务骨干、基层一线人员参加了此次培训。 培训邀请了河南省水利厅水...
zzwb.zynews.cn/html/2022-03/23/conte... 2022-3-23

目前长江中下游的洪水小于1998年-郑州晚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

新华社电 “长江2020年第2号洪水”正在演进发展。与“1号洪水”相比,这次上游洪水来势更猛,中下游面临的防汛形势也更复杂。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20日召开新闻通气会,就目前长江汛情和水旱灾害防御的焦点问题进行解析。水利专家表示,主汛期以来,长江流域降雨与常年同期相比明显偏多,降雨量排名1961年以来第1位。但由于...
zzwb.zynews.cn/html/2020-07/21/conte... 2020-7-21

开创新密水利高质量发展新局面-郑州晚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

面对罕见的“7·20”特大暴雨,在新密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水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新密市水利局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勇担使命、克难攻坚,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全力做好灾后恢复重建,以水利建设和管理为中心的各项工作取得扎实成效,书写出不负历史、不负人民的民生答卷。 新的一年,新密市水利局将继续聚焦“...
zzwb.zynews.cn/html/2022-06/28/conte... 2022-6-28

领略黄河文化 弘扬黄河精神-郑州晚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党员同志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通过观看视频、图片、三维动画、文物标本等形式,详细了解灿烂的黄河文化,展厅里,600余幅照片、丰富的历史文献及珍贵的文物标本辅以模型、录像、雕塑、场景、幻影成像、三维动画、互动体验等,生动展示了黄河流域的地理、地貌、气候等自然概况,展示了灿烂的黄河文化以及历代水旱灾害、河患治理、水...
zzwb.zynews.cn/html/2021-10/28/conte... 2021-10-28

荥阳市水利局 打造碧水荥阳-郑州晚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防水害。强化水旱灾害防御薄弱环节建设,完善水旱灾害防御预案。大力推行“智慧防汛”,及时传递汛情信息,不断强化监测预警和防汛调度,持续提升防汛抗旱减灾综合保障水平,增强防汛抗旱减灾能力,确保全市安全度汛。 重节水。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扎实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持续推进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地下水压采工作,...
zzwb.zynews.cn/html/2019-09/04/conte... 2019-9-4

协作推进生态保护 加快打造“幸福河”-郑州晚报数字报-中原网...

2022年,我市将以灾后恢复重建为主线,以安全度汛为底线,扎实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和灾后恢复重建,全面提升郑州市洪水灾害防御能力,加快构建与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相适应的防洪安全保障体系。 全面完成水毁工程修复。汛前完成省定任务,恢复河道、水库、淤地坝、农村供水工程等水毁工程基本功能;加快实施重点河道治理,加快推进郑州黄...
zzwb.zynews.cn/html/2022-03/17/conte... 2022-3-17

砥砺前行治水路 兴水惠民促发展-郑州晚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

二是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在汛期来临之际,提前启动水旱灾害防御24小时值班制度,累计发送短信提醒、预警短信3.1万条。开展河道防汛抢险实战演练活动,提高防汛抢险队伍的防洪抢险业务素质、应急抢险能力和实战水平,为洪涝灾害防御抢险工作有效有序进行提供保障。 三是全力确保水利工程复工达产。对涉水审批事项,实行特事特办、即...
zzwb.zynews.cn/html/2021-02/03/conte... 2021-2-3

“黄河之水天上来”国宝音乐会相约河南-郑州晚报数字报-中原网...

从大禹治水到潘季驯“束水攻沙”,从汉武帝“瓠子堵口”到康熙帝把“河务、漕运”刻在宫廷的柱子上,中华民族始终在同黄河水旱灾害作斗争。然而几千年来,黄河屡治屡决的局面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改观。黄河安澜成为5000年来中华儿女孜孜以求的终极愿景。
zzwb.zynews.cn/html/2020-01/18/conte... 20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