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搜索
标题搜索
全部时间
1小时内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默认排序
按时间排序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8个

一条古道一座城-郑州晚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一条古道一座城 若不是张之洞的一份奏折,这个小县城永远也不会发展。 1889年张之洞给朝廷上了一份从这县城修铁路的奏折,得到朝廷准许后于1897年动工建设,1906年火车通车,这个小县城至此得到了神速发展,由于火车站的建成,小县城增加了不少人口。商铺、药房、旅店、公园、饭馆,犹如雨后春笋似地涌出来,形成了最早的商...
zzwb.zynews.cn/html/2019-05/17/conte... 2019-5-17

黄河第一桥:一座桥的沧桑史-郑州晚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郑州文史资料》编辑委员会的王瑞明,对郑州黄河第一铁路桥有专门的调查资料。 王瑞明介绍,1896年,大清铁路督办盛宣怀申请兴建卢汉铁路的奏折得到批准后,从北京卢沟桥到湖北汉口的铁路规划提上日程,但在黄河上建如此大的铁桥,对于清政府是有难度的,便委托比利时公司具体承办。 因为黄河在世界的名气,引起多国专家关注,清...
zzwb.zynews.cn/html/2012-11/29/conte... 2012-11-29

京汉铁路不走开封走郑州两个城市命运也由此改变-郑州晚报数字报...

他在奏折中首先从清王朝巨大的贸易逆差说起,认为每年2000万两的逆差是个大问题,如果听之任之,“以后万不可支”,只有在中国腹地修建铁路,使“机器可入,笨货可出”,山乡边郡之产大量出口,从而消解对外贸易中的巨大逆差。 张之洞提出,应首先修建从卢沟桥经河南到汉口的铁路,认为“豫、鄂居天下之腹”,有了这条路...
zzwb.zynews.cn/html/2007-09/12/conte... 2007-9-12

雷颐:以史为镜观照当今社会-郑州晚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雷颐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的研究员。从20多年的学术研究中,他体会到,历史是一面镜子,它会让我们对社会问题的看法变得更深刻,他的多篇文风犀利、与现实密切相关,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2009年初,他出版了《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以晚清名臣李鸿章从发迹到去世的重要奏折与信函为切入口,进行了目光独到的解读。
zzwb.zynews.cn/html/2010-05/14/conte... 2010-5-14

一条河,见证千年中牟史-郑州晚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康定元年(1040年),知制诰富弼在奏折里写道:“朝廷用度,如军食、币帛、茶、盐、泉货、金、铜、铅、银,以至羽毛、胶、漆,尽出此九道。朝廷所以能安然理天下而不匮者,得此九道供亿使之然尔。此九道者,朝廷所仰给也。”汴河对北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可以说是北宋的生命之河。当时的大臣张方平说:“漕运...
zzwb.zynews.cn/html/2018-11/09/conte... 2018-11-9

沿河催生的“华北大都会”-郑州晚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改变郑州命运的是“小个子大胡子”的张之洞,时任湖广总督的他提议修建卢汉铁路的一纸奏折成就了古商都的复兴之路。 在张之洞的奏折中,他给出了恳切的理由,“豫、鄂居天下之腹,中原绾毂,胥出其涂”,有了这条路,则可经井陉修支线到山西,经洛阳修支线沟通陕西、甘肃,还可“东引淮、吴,南通湘、蜀”。这样即可...
zzwb.zynews.cn/html/2014-09/19/conte... 2014-9-19

一条河,见证千年中牟史-郑州晚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转运使马元方上奏折请求疏浚汴河中段,把河道加宽五丈、加深五尺,这样就省去加固堤岸的费用了。朝廷就下诏让他参照各地实际情况治理。最终马元方决定疏浚泗州夹岗一带,因为这一带河道偏高,阻塞水流。天圣三年(1025年),汴水河道淤积、流量减少,朝廷下令疏通汴水口。第二年工程竣工,结果水流量又...
zzwb.zynews.cn/html/2018-10/26/conte... 2018-10-26

“时光轴”里,感受中原文化博大精深-郑州晚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

“溜达”皇帝寝宫、观赏乾隆出巡……由领钧公司借助VR、AR、三维重建等技术带来的体验项目,让观众置身于故宫养心殿中,拿起虚拟的毛笔和印章体验批奏折;回到清朝,亲身体验乾隆皇帝南巡;在民国时期的四合院里,寻觅放鞭炮、吃年饭的年味儿…… “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可以将晦涩难懂的史料打造成有趣的产品,让更多年轻人喜...
zzwb.zynews.cn/html/2019-05/21/conte... 2019-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