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搜索
标题搜索
全部时间
1小时内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默认排序
按时间排序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13,648个

中牟古有尧帝祠 众说纷纭台肖村-郑州晚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

相传,台肖村是发现舜的地方,所以台肖村在古时候就很有名气,后人在此建立了尧舜祠,民间称为“帝尧庙”以作纪念,又称唐帝庙,沿用至今。 至今在台肖村东街,近代重修尧帝庙正殿三间,坐北朝南,供奉着尧舜二帝圣像,殿前东西两侧分别有关帝庙和大尉庙各3间,其中的关帝庙祭祀的是三国名将。 庙院立有明清和民国时期的...
zzwb.zynews.cn/html/2017-07/27/conte... 2017-7-27

朱氏彩绘 中原奇葩

无不有朱氏彩绘的作品.内地 古建筑专家秦曙光更大赞:"这 种工艺可使传统彩绘 3D 化,除 故宫的专家外,只有朱家培养 的彩绘师能掌握." 朱氏彩绘起源于清末,已 有近 200 年的历史,历经五代, 一脉相承.朱世显,朱运洪父 子是朱氏彩绘的创始人,作为 工匠 ,无房无地 ,只能漂泊谋生.湖北武当山的彩绘,泥塑, ...
zzwb.zynews.cn/page/2/2012-12/14/A27... 2012-12-14

共融向新 郑甬向前-郑州晚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3天的行程,真挚的沟通,让两个城市的主流媒体在国际传播、社区治理以及文旅文创、媒体助政等方面有了更多破界跨域、融合发展的共识与可能。 2005年,郑州晚报启动郑州市首场“邻居节”活动,开启了下沉社区基层治理领域“媒体助政”的使命。时至今日,以“邻居节”为主导的郑报社域活动,在深度融入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工作,...
zzwb.zynews.cn/html/2024-06/17/conte... 2024-6-17

篆写人生 探寻文字的古与今-郑州晚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篆书,之于中国历史,三千余篆字,每一个字都有它的传说,记载着华夏历史文明。历代书法家中,常见“行、楷、草、隶”,篆书却显“寂寥”之景。篆书以甲骨文、金文为代表,是一个美与形,字与画交融的象形符号文字系统。因年代久远,传世墨迹范本较少,非有古文字学与历史功底不敢轻动,古今治篆者甚少。所以,当篆书书...
zzwb.zynews.cn/html/2016-10/27/conte... 2016-10-27

郑州“城市考古体验课堂”开课了-郑州晚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推出的“城市考古体验课堂”,让广大市民在城市中心、在家门口就能亲身到达考古发掘现场,与3600年前的早商历史“亲密接触”。据了解,在城市中心开设“城市考古体验课堂”首开公众考古先河,也是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继今年五一假期“考古工地开放日”活动后再次为郑州文旅“上分”,并把活动场地从郊外...
zzwb.zynews.cn/html/2024-06/19/conte... 2024-6-19

古村落安沟的“独家记忆”-郑州晚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据当地村民83岁的唐炳仁说,凤凰寨和安沟寨始建于明朝初期,是百姓上山躲避土匪的山寨。清末,当地乡绅唐大根率领村民在凤凰古寨击溃刀客,唐大根“罄其田二十有十五顷”筹集粮食救济饥民,在大灾3年里,连续3年救助饥民,被官府发匾“是乃仁術”褒奖,并给予“特权”:在州官、县官面前可以不跪——在清朝打官司的原...
zzwb.zynews.cn/html/2017-09/08/conte... 2017-9-8

伯夷、叔齐:古代最有气节的人-郑州晚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

据王凯介绍,从新郑市当地古戏,首阳山上有秋稷寺,秋稷寺有二大贤庙宇这些情况来看,新郑市首阳山近旁的这处墓冢属于伯夷叔齐墓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唯一可疑的就是,商代墓冢一般没有土丘。不管伯夷叔齐究竟葬在何处,不可否认的是,新郑的这处疑似伯夷叔齐墓都有不小的文物价值。
zzwb.zynews.cn/html/2016-02/03/conte... 2016-2-3

“孔子”驾到-郑州晚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这件漆器屏风中间第二列文字为“鲁昭公六年,孔子盖卅矣”,根据屏风内容可算出孔子有87岁。屏风上记载,孔子的身高为“九尺六”,以西汉尺(一尺合现在23.1厘米)计算,孔子的身高约为2米。 此外,观众可以看到孔子所穿的鞋子,鞋头上翘。“翘头鞋的出现迄今已经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中国古代男女服饰皆以裙袍为主体,...
zzwb.zynews.cn/html/2024-06/20/conte... 2024-6-20

说古论今话肖庄-郑州晚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肖庄村有500多年的历史。肖姓是安徽古萧国(现萧县)一支在明朝搬到肖庄。村民肖国相介绍:肖姓弟兄三个,老大在长葛、老二在大老营、老三在肖庄。 中牟县公安局退休干部路名建称:明末清初,路姓四兄弟从郑州的路寨迁到路庄,路庄为第一世;到第二世时老大又迁到东贾;第三世时,这老大又迁到肖庄。
zzwb.zynews.cn/html/2018-09/11/conte... 2018-9-11

嵩山百草香 守护百姓健康数千年-郑州晚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

金银花、连翘、艾草、蜜蜜罐儿……总有一款“野药”让人寻味,催人感恩。所谓苦口良药,苦尽甘来,嵩山地区的这些野花野草,几千年来一直保护着百姓的幸福健康。 嵩山地处黄淮之间,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南北兼容的自然环境和山地小气候,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为众多植物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自然地理环境,被誉为天然的...
zzwb.zynews.cn/html/2023-05/11/conte... 2024-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