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搜索
标题搜索
全部时间
1小时内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默认排序
按时间排序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7个

刑书开先河 子产力排众议鼎新革故-郑州晚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

出自《左传·昭公六年》:“三月,郑人铸刑书。叔向使诒子产书,曰:‘始吾有虞于子,今则已矣……锥刀之末,将尽争之。乱狱滋丰,贿赂并行,终子之世,郑其败乎!肸闻之,国将亡,必多制,其此之谓乎!’” 【事件】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是《论语·泰伯篇》中的一句话。由于古代汉语没有标点符号,人...
zzwb.zynews.cn/html/2018-03/30/conte... 2018-3-30

春秋第一人 功德耀古今-郑州晚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公元前536年3月,子产开始了政治体制改革,铸大鼎,将原来秘而不宣任由达官贵族解释的国家刑法条文铸在鼎上,使老百姓能够了解法律,遵守法律,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利益。 “根据‘周礼’,贵族在法律上享有特权:‘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刑律条文具有私密性,不能随意扩散。而子产铸刑书后,法与非法的界限清晰可见,国...
zzwb.zynews.cn/html/2015-09/11/conte... 2015-9-11

天下郑氏出荥阳-郑州晚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郑氏传至27世郑奇,出任河南太守,举族回迁荥阳,世代繁衍,发展到“天下郑氏出荥阳”。 历代郑氏名人数不胜数,据《二十五史》立传人物的初步统计,郑氏人物(名人)达443人,郑子产铸刑书、修郑国渠、郑樵著《通志》、郑成功收复台湾都是妇孺皆知的人物故事。迄今全国各省、市、县基本都有郑氏踪迹,人数在1000万以上。在...
zzwb.zynews.cn/html/2013-08/15/conte... 2024-5-12

善政之道,子产的政治遗嘱-郑州晚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在执政期间,子产因时而化、因势利导,既维护国君及“七穆”为代表的公室利益,又限制贵族的特权,还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政治经济改革:修田制,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庐井有伍,对私田按地亩课税;作丘赋,依土地人口数量交纳军赋;铸刑书,修订并公布成文法;举贤良,知人善任,实行奖优罚劣、择能使之的...
zzwb.zynews.cn/html/2018-09/28/conte... 2018-9-28

“伯有来了”背后的豪门恩怨-郑州晚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典故出于《左传·昭公七年》:郑人相惊以伯有,曰“伯有至矣”,则皆走,不知所往。铸刑书之岁二月,或梦伯有介而行,曰:“壬子,余将杀带也。明年壬寅,余又将杀段也。”及壬子,驷带卒,国人益惧。齐、燕平之月壬寅,公孙段卒。国人愈惧。其明月,子产立公孙泄及良止以抚之,乃止。
zzwb.zynews.cn/html/2017-05/12/conte... 2017-5-12

创竹刑法典 倡名辨之学-郑州晚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郑中智先生说,子产当上郑国执政大臣后,以周朝的礼仪作为司法准据,“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称为鼎刑。邓析成为郑国大夫后,反对以旧礼作为全社会的价值观念,要求摒弃旧制,进行刑法改革,主张“事断于法”。邓析“欲改郑所著刑制,不受君命而私造竹刑”,由于深受子产铸鼎刑的影响,邓析吸收了很多人的意见...
zzwb.zynews.cn/html/2015-10/30/conte... 2015-10-30

去趟公园广场,接受一次廉洁教育 郑州园林系统廉洁文化景观潜移默...

在竹园“轩”亭上悬挂廉政楹联,将“竹子清峻不阿、高风亮节”体现于园林景观,涵养于人文环境,丰富于园林文化之中。 紫荆山公园在紫荆山山顶的亭子悬挂匾额“惠爱千秋”,并以弘扬春秋名相子产仁厚慈爱,轻财重德、爱民亲民的美德为内容悬挂楹联,“乡校刑书宽猛兼,至今犹颂大夫贤”。同时在通往主展区沿路两边的灯箱...
zzwb.zynews.cn/html/2016-10/21/conte... 2016-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