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搜索
标题搜索
全部时间
1小时内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默认排序
按时间排序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4,113个

一颗枣 定格为一种文化-郑州晚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让志愿者们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企业对文化的重视和不遗余力的建设。枣树木质坚硬,适宜雕刻。在“好想你”厂区,工匠悄悄进行着一项大工程。那些老死的、因重大工程砍伐而亡的枣树,在这里被雕刻成栩栩如生的罗汉、弥勒造像,目前已有8000多尊,打造“万佛苑”指日可待。
zzwb.zynews.cn/html/2012-07/27/conte... 2012-7-27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中国古代建筑之奇葩-郑州晚报数字报...

少林寺塔林是中国现存古塔数量最多的塔群,被称为“古塔艺术博物馆”,是综合研究中国建筑发展史、雕刻艺术发展史和宗教发展史的实物资料宝库。 少室阙 中国古代祭祀礼制 建筑的典范之一 少室阙是少室山庙前的神道阙,位于登封市区西6公里少室山下,面对太室山,少溪河从背后潺潺流过。
zzwb.zynews.cn/html/2021-06/18/conte... 2021-6-18

以文化城 让荥阳更有诗意-郑州晚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从刘禹锡公园的西广场入园,抬头便看见刘禹锡石像上雕刻的这首诗。刘禹锡公园又叫“诗豪园”,是以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墓地为基础建设的文化主题公园。 进入园中,仿佛置身诗歌世界,一砖一瓦、一栏一凳,无不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诗歌文化的缩影。宣传栏中以图画的形式呈现刘...
zzwb.zynews.cn/html/2019-07/31/conte... 2019-7-31

赵乾民:塑造穿越时空的美-郑州晚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父亲是方圆有名的木匠,他从小就对木工尤其是雕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77年赵乾民初中毕业,贫困的家庭供不起他继续就读高中,他只能回到村办的工厂,成了一个建筑工人,两年后,他挑起了建筑工队的担子,领着几十号人盖起了大楼……1987年,赵乾民开始在一所小学做后勤工作,这个契机使他将更多的心思和时间投入到从小就...
zzwb.zynews.cn/html/2009-12/23/conte... 2009-12-23

迷恋剪纸艺 育人传佳作-郑州晚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一把剪刀,一把刻刀,一方刻纸,几番折叠,数次旋转,再经雕刻,待刻纸展开,《老鼠娶亲》《鸡鸣富贵》《青花瓷》等精美的剪纸作品就跃然纸上。而这一幅幅出神入化、令人惊叹不已的剪纸作品均出自登封市阳城区第二小学老师刘雅雪的普通剪刀下。 登封时报 高鹏敏 文/图 ...
zzwb.zynews.cn/html/2017-04/27/conte... 2017-4-27

翰逸神飞见精神-郑州晚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为了达到这一境界,翟先生经常迈开双腿走走看看,足迹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他把游览名山大川、名胜古迹同书法艺术的创新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每到一处,他都要饱览当地书法遗迹、名诗名联、建筑雕刻,用以开阔眼界、增加学养,以此来提升自己的书法艺术。
zzwb.zynews.cn/html/2010-01/05/conte... 2010-1-5

初祖庵: 人文辉映 如珍珠镶嵌嵩山-郑州晚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

初祖庵内还保存有书法家黄庭坚、蔡卞等人书写的赞颂初祖达摩的碑石40余通。初祖庵为研究宋代至清代的佛教建筑、雕刻和书法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 在山门内、大殿前的甬道东侧有参天侧柏一棵,传说为六祖慧能所种植,围4米多。据说是慧能在广州回少林拜祖,用钵盂将树苗带回栽种于此。
zzwb.zynews.cn/html/2017-11/02/conte... 2017-11-2

董玉环:做玉一样的女人-郑州晚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人生如玉,玉如人生。在北京潘家园河南大厦的大堂,有一家专营珠宝玉器的公司叫豫森珠宝,这家店的主人就是被圈中好友誉为中原翡翠大亨的董玉环女士。 走进豫森珠宝大门,迎面便是琳琅满目的珠宝玉器,小到戒指、耳坠的小件,大到玉石雕刻的原石摆件等,每一件都精彩绝伦、美轮美奂。“玉器代表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沉淀...
zzwb.zynews.cn/html/2016-03/16/conte... 2016-3-16

嵩山泥塑传承千年后继乏人-郑州晚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嵩山“泥人刘”的泥塑艺术创作主要取材于嵩山文化、当地的民风民俗、人物,当代传人刘永占,更是继承了“泥人刘”的精髓,他的作品既有南方泥塑的细腻精致又有北方泥塑的粗犷传神,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泥人刘”泥塑是优秀的民间文化艺术,被列入郑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天的嵩山泥塑艺术,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迎来了发展的...
zzwb.zynews.cn/html/2009-04/03/conte... 2009-4-3

他们,让民间文化 薪火承传-郑州晚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王中义是目前方城县为数不多的石猴雕刻艺人之一,直至他获得河南省杰出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后,这位已80多岁、雕刻了一辈子石猴的老艺人才被公众所关注。 王中义15岁时开始学习雕刻石猴,他完全是自学成才,没有拜谁为师,因为当时几乎全村人都刻石猴。当地的石猴造型别致,形态多样,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而且还有药用价值,深受...
zzwb.zynews.cn/html/2007-06/05/conte... 200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