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搜索
标题搜索
全部时间
1小时内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默认排序
按时间排序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88个

回忆我们小时候如何过年-郑州晚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我买了四个二两的玉米面馍、两碗稀面条,还买了四块方饼干大小的卤豆腐,我说:“我知道你是回民,讲清真,没买肉。”临别,洪斌说:“永襄啊,眼看到过年了,家里都缺啥,言声,别客气。我们生产队临近索河,有水,开有菜园,要不,我给你弄点菜吧?”细细想想,上午赶集看见菜市上那个情景,只得说:“那就弄点白...
zzwb.zynews.cn/html/2014-01/17/conte... 2014-1-17

新密市直二初中午饭时间增加1小时-郑州晚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

近日,本报以“学生放学就餐像赶集,家长盼望延长午饭时间”为题对新密市市直二初中孩子“吃饭难”问题进行了报道(详见本报11月3日C03版)。新密市教体局及相关学校负责人根据家长反映的情况及诉求,立即作出调整:11月12日开始,弹性设定返校时间,中午12时40分开门,13点50分之前到校即可(此前为12点45分之前到校)。
zzwb.zynews.cn/html/2015-11/20/conte... 2015-11-20

“鸡鸣听三县” 韩寺有故事-郑州晚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这个传说,已是神话了:某年,邻村一农妇半夜起来赶集卖鸡。路过古城村的时候,老远就看到前面有东西越鼓越高。农妇吓坏了,为了壮胆,她拍了几下鸡,鸡子便叫了起来。先是一个鸡叫,不一会儿越来越多的鸡叫了起来。这一叫不要紧正在进行“拱鼓”作业的神仙以为天快亮了,本来一夜可以“鼓”好的城市,因为神仙们...
zzwb.zynews.cn/html/2019-11/29/conte... 2019-11-29

开棺验“凶”侦破25年前母子被害案-郑州晚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

1991年5月23日,31岁的乡村女教师魏淑敏带着4岁儿子骑车去修武县城赶集路上被强奸杀害。20多年过去了,“母子沉尸机井案”一直未破。 命案现场提取的一枚精斑,法医王卫华整整保存了25年,并根据DNA检验技术等现代刑侦科技的发展,锁定了25年前强奸杀人案的恶魔。令人遗憾的是,嫌疑人已病亡10年了,办案人员不得不开...
zzwb.zynews.cn/html/2017-05/16/conte... 2017-5-16

历经劫波成商肆 恪守勤俭耀宗门-郑州晚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

刘集村及附近的村民为了维持生活,就赶集做小生意,挣钱顾家。挎篮卖焦花生、糠菜馍,或挑罐子卖水、卖稀粥。还有的就地挖坑拍土锅台卖丸子、胡辣汤等。河北岸灾民卖的杂物甚多,有的实为废品,有的却为古物珍品。如造型美观、透花精雕起金线镶嵌玉的太师椅、八仙桌,油漆讲究的顶子床、木隔山(屏风)、茶几、条几,...
zzwb.zynews.cn/html/2017-08/29/conte... 2017-8-29

小酱菜里蕴大爱 甘做春风化雨人-郑州晚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

位于镇中心的集贸市场是县城北部最大的集贸市场,每逢农历初一、初四、初七,赶集的人熙熙攘攘、络绎不绝。有的群众拉的蔬菜当天卖不完,就因失水枯萎腐烂变质,只得忍痛白白扔掉。朱肖云看到此情景,猛地眼前一亮:“如果办一个酱菜厂,原料不成问题,又可以解决农民卖菜难的问题。”很快,一个办厂的方案便在她心中酝酿...
zzwb.zynews.cn/html/2017-12/27/conte... 2017-12-27

历时两个多月,中越志愿者多方接力助其还乡

在后来和妞妞断断续续的交流中,印证 了侯品友的推测,妞妞是"越南人",赶集途中 被同村人带出国境,坐着"能睡觉的车"到了 安徽河南交界的临泉附近,后妞妞独自一人 徒步流浪至付井镇. 她叫什么名字?走失还是被拐?来到中 国多久了,去了哪些地方?其中的细节均无 从得知. 网络第一次寻亲 妞妞房间的桌子上,放着她...
zzwb.zynews.cn/page/2/2013-06/13/A15... 2013-6-13

关于 这件事儿-郑州晚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但在如今这个消费越来越讲求特色的年代,仅凭这两点,庙会还有多大的魅力吸引人们年复一年地冒着严寒地去“赶集”呢?如果我们想把庙会办成中国的狂欢节,就需要立足文化经济时代的背景,而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什么都有并不见得是好事。
zzwb.zynews.cn/html/2007-12/05/conte... 2007-12-5

以“志”明“志” 续写乡村振兴传奇-郑州晚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

在南山口各村,村民有一句口头禅:“走,去北湾赶集吧。”“不去孝义了,明天就有集了,再买吧。”他们口中的集,指的是位于中心区域的集贸市场。间隔5天,每当集市那天,各种物品琳琅满目,衣服、蔬菜、瓜果等应有尽有,远远近近的村民汇聚于此,大兜小兜地买各种生活用品,早已成了一道风景。
zzwb.zynews.cn/html/2020-10/15/conte... 2020-10-15

探秘“中国爱情第一村”:百余年几乎没人离婚-郑州晚报数字报-中原...

62岁的老人李有福也说:“我们虽不富裕,但家家和睦很光荣,这比什么都重要。”他说,过去,山路狭窄崎岖、坑洼不平,去乡里赶集需要走多里路,一来一去花上两三天时间很正常。目前,平整的公路通到家门口,很方便,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汽车,出行也方便了。 一些村民也会把家训刻在石柱上。“我们非常珍惜老祖宗传下来的东...
zzwb.zynews.cn/html/2017-07/18/conte... 2017-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