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搜索
标题搜索
全部时间
1小时内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默认排序
按时间排序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4个

博古斋-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黍,是北方主要的粮食,亦称“黃米”。 在商周时期的农业社会,牛,是主要的生产“工具” ,是很受劳动人民爱护的。当夏天粮食丰收的季节,农民就要用主要的粮食“黍”, 制成像牛角一样尖形食品,作为一种奉献祭祖的供品。这也表示农民在丰收时也不会忘记“牛”的功劳。在《吕氏春秋》一书中,记述西周时代,每年五月...
zzrb.zynews.cn/html/2013-06/05/conte... 2024-5-21

连载-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有些地方对糯性黍与非糯性黍的叫法不同。比如陕西,把糯性的叫黍,黍米叫“软米”; 把非糯性的黍叫糜,糜米叫“黄米”或“硬米”。 黍是与粟一同走进人类农业史的,与粟有着共同的特点:耐干旱、贫瘠,不怕盐碱,适应性强。这在农耕之初种植技术、土地质量低劣的条件下,尤其重要。 2...
zzrb.zynews.cn/html/2022-04/10/conte... 2022-4-10

连载-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最早出现的食礼,与远古的祭神仪式相关。《礼记·礼运》有描述:原始先民把黍米和猪肉放在烧石上烤炙而献食,在地上凿坑当作酒樽用手掬而献饮,还用茅草扎成鼓槌来击鼓,以此表示对鬼神的敬畏和祭祀。后来食礼从人与鬼神的沟通扩展到人与人的交际,以调节日益复杂的社会关系,逐步形成“先秦五礼”。即:也就是吉礼、...
zzrb.zynews.cn/html/2019-02/15/conte... 2019-2-15

粽子史话-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这也表示农民在丰收时也不会忘记“牛”的功劳。在《吕氏春秋》一书中,记述西周时代,每年5月黍米收割时,“天子”也要参加尝黍祭祖的仪式。这就是粽子的起源。当时吃粽子,时间也不是在端阳节,而是在夏至的节令。南朝人梁懔的《荆楚岁时记》中,即有“夏至节日食粽”的明确记载。在司马彪的《后汉书·礼仪志》中...
zzrb.zynews.cn/html/2008-06/08/conte... 200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