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搜索
标题搜索
全部时间
1小时内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默认排序
按时间排序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85个

最早的政书-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网上报纸-郑州-省会首家数字报

《政典》是我国最早的政书。 本书为唐刘秩撰。刘秩为刘知几(子玄)之子。在《旧唐书·刘子玄传》中记载了此书。作者于开元末年采经史百家之言,按“周礼”六官所职,撰分门书35卷,号曰“政典”。书已失佚。 《通典》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政书。 《通典》为《十通》第一部。唐杜佑根据刘秩的《政典》广其...
zzrb.zynews.cn/html/2007-03/06/conte... 2007-3-6

正史别史杂史野史稗史之别-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稗史 指记载轶闻琐事的书。也叫笔记小说,如元人仇远的《稗史》、《汉武帝内传》等。
zzrb.zynews.cn/html/2008-01/30/conte... 2008-1-30

连载-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云南通志》记载,康熙末年,玉米成为云南全省普遍种植的作物。湖北《建始县志》中载录:“邑境山多田少,居民倍增,稻不足以给, 则于山上种包谷、洋芋、荞麦、燕麦或蕨蒿之类。深林剪伐殆尽,巨阜危峰,一望皆包谷也。”乾隆年间贵州著名诗人郑珍写过一首《玉蜀黍歌》,形容当地广种玉米的情景:“只今弥望满山谷,...
zzrb.zynews.cn/html/2022-06/13/conte... 2022-6-13

王府坟村的由来-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王府坟村的由来 提起位于郑州金水区西南的王府坟村,很多老郑州都能娓娓道来一段传奇故事。 据史料记载,王府坟的主人南陵王名朱睦模,是周定王的五世孙。南陵王生于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死于隆庆元年(1567年),死后选郑州旧城西七里(今王府坟村中21号院北边建材仓库)和两个妃子合葬。坟墓占地两亩多,墓高3米,...
zzrb.zynews.cn/html/2008-03/26/conte... 2008-3-26

“大禹故里故都”殊荣花落登封-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

本报讯(记者 李晓光 通讯员 秦松玲 王建松)近日,大禹故里故都授牌仪式暨系列文化活动在登封市举行,仪式上,登封被授予“大禹故里故都”匾牌。 登封大禹文化历史悠久,经典多元,脉络清晰,内涵深刻,具有文化渊源的根源性、文献记载的确凿性、文物考古的经典性、神话传说的多元性、文化遗迹的丰富性、文化传承的连续性、文化...
zzrb.zynews.cn/html/2024-05/01/conte... 2024-5-1

无标题-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五座纪念碑,四座记载的是对日军暴行的血泪控诉,只有杲村民众抗日纪念碑与众不同,它记载的是杲村17勇士组成的“宋家军”,智歼日本兵,让国人扬眉吐气的胜利凯歌! 七一之前,记者走进杲村,凭吊这独一无二的丰碑,聆听老人讲那过去的故事,试图还原整整70年前那段壮怀激烈的场面。
zzrb.zynews.cn/html/2011-07/07/conte... 2011-7-7

连载-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因为栗公的设窑烧砖断了利益集团的财路,所以遭到了从工部到州县一些贪官污吏的强烈反对。面对众多非议,甚至诽谤,栗毓美丝毫没有退缩,在栗毓美多方奔走呼号下,终于得到了道光帝的重视和支持,“抛砖筑坝”得以推广实施,并取得卓越成效。据记载开封在1949年还设有砖窑制砖,以弥补筑坝护堤之石料不足。
zzrb.zynews.cn/html/2018-09/10/conte... 2018-9-10

2024年第二期全市领导干部<BR/>“问学前沿”高端讲堂举行-郑州...

刘庆柱从考古发现、历史记载、学者评述等多个角度阐释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等五个突出特性,讲解了文明形成的物质基础、文化标志,解读了中华文明生生不息、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基因密码,并结合近年来考古研究成果阐述了嵩山文化、黄河文化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对郑州讲好中华文明...
zzrb.zynews.cn/html/2024-06/26/conte... 2024-6-26

文明古今一脉延-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生活在5000年前的黄帝,与人们近如咫尺,从未走远。如今一年一度在此举办的拜祖大典,最早的文献记载可追溯至汉代。新郑市近年来还于每年六月初六在具茨山举办敬拜黄帝嫘祖仪式,并倡导设立中华父母节,以黄帝与嫘祖的名义,传承弘扬中华孝道。 鉴忠堂宝谟楼是新郑城区少有的明代建筑。其主人高拱是明代首辅重臣,离朝...
zzrb.zynews.cn/html/2024-06/25/conte... 2024-6-25

连载-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据《习氏家族谱》记载,习氏始太祖习思敬配夫人赵氏。明洪武二年(1369年),朝政大乱,连年久旱无雨,庄稼歉收。习思敬因生活窘迫,携家带口逃荒到河南省南阳府邓县(今邓州市)西堰子老营(大习营村)定居落户,以农为业,繁衍生息。习思敬夫妇均在七十多岁过世,后代人丁兴旺,因老营人口拥挤,又分出西户、北户、南户...
zzrb.zynews.cn/html/2013-09/10/conte... 2013-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