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搜索
标题搜索
全部时间
1小时内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默认排序
按时间排序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37个

路神-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他的儿子修喜欢远游,却毫无目的,后来死在了路上;过了两千多年,汉朝人把他当做路神加以奉祀。 古时候交通不便,路途艰险,行路的安全往往没有保障。有鉴于此,人们创造出路神,由他来保障行路的安全。而人们之所把那些死在路上的人附会为路神,大概是怕他们在路上作祟,奉为神明,他们就不能再干那种勾当,而要担负起...
zzrb.zynews.cn/html/2009-10/15/conte... 2024-5-28

古代交规-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对此,古人自有他们的应对方法。《唐律疏议·违令》中载:“令有禁制,谓《仪制令》‘行路贱避贵、去避来’之类,此是‘令有禁制,律无罪名’,违者得笞五十。”《杂律》中亦载:“诸违令者,笞五十,别式减一等。”由此可见,古代对交通违法的处理十分严厉,虽然不会被扣分,但屁股通常会被打开花,这想想就让人害怕,...
zzrb.zynews.cn/html/2015-04/11/conte... 2015-4-11

痖弦评传-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关于读书、行路与阅人的关系,痖弦的看法是:先要读万卷书,然后行万里路,最后才是阅读万种人。虽然这三者的界限不必严格划分,但把“行万里路”放在中间,是有道理的,唯有双脚踏在大地上,亲自去见证一切,才可能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正如第二章提到的,痖弦一贯主张“带着故乡去旅行”,因为在故乡与他乡的比较之...
zzrb.zynews.cn/html/2012-02/12/conte... 2012-2-12

文明出行在行动-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执勤时教师们身穿志愿者红马甲,手持小红旗准时踏上交通文明岗,主要负责行人与非机动车的指挥。他们挥旗摆臂,时而面对种种不规范行为耐心劝说,时而指引行人文明行路,在止步线外规范停车。教师志愿者还不时地为询问者指路答疑,认真的态度赢得过往行人尊敬与赞赏的目光。 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这些教师志愿者俨然成为一...
zzrb.zynews.cn/html/2019-12/12/conte... 2019-12-12

阅汉堂记-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节是汉代的一种信物,用竹子做,整体八尺长,上有旄牛尾制成的三重装饰。汉画像砖上的持节者,多是为官吏出行或者迎宾时的随从。节像是证明持节者的身份。图上这两位老乡是持节吏,他们的节是旌节,为行路官吏专用。 节有很多种,高官们用金子做节,门关、路官们用竹子做节。节的用途很广,传达命令以节为凭,通过...
zzrb.zynews.cn/html/2015-08/11/conte... 2015-8-11

小心驶得万年船-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小心驶得万年船,不小心则阴沟里翻船。小心,包括尽量不使自己置于险境。我们不能不开车,但至少可以遵守交通规则,不要横冲直撞。活得老的人都是极小心的人,当那些横冲直撞者都死得差不多了,他仍然活着,行路小心,饮食小心,似乎有些窝囊怕事,却以寿命证明他的人生哲学是对的。
zzrb.zynews.cn/html/2009-03/19/conte... 2024-5-17

无标题-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出雁门关,沙漠之地车辇难行,马夫牵来烈马一匹,昭君上马行路。走过汉岭走至汾关,马儿却驻足了,有道是南马不过北,再抬头看北雁正南飞,昭君心头涌现悲怨,牢骚那“朝中甲士千千万,不能庇护一妇人”,咀嚼那思君思亲思乡的苦涩。她的控诉言之有理掷地有声,却也并不柔软悲凄,她的气愤远远超过了哀怨,你看她上马...
zzrb.zynews.cn/html/2013-06/02/conte... 2024-5-9

连载-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为方便人们行路,熊儿又在南城门(今南大街与城南路交会处)外的河上修起一座石桥。人们为了纪念熊儿的功德,便将桥冠以他的名字,河也因桥得名,叫作熊儿河。因为谐音的缘故,后来熊儿河一度也被人称作“熊耳河”。 熊儿河桥为后世民众提供了数百年便利,直到清乾隆年间,由于熊儿河水暴涨,熊儿桥被冲毁。1738...
zzrb.zynews.cn/html/2018-08/08/conte... 2024-5-14

没时间长杂草-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院子里有块空地,每逢夏天来临,总郁郁葱葱地长些杂草,不仅给行路带来不便,也招来了不少蚊蝇、小虫。每次经过,总要远远地绕道,怕草尖的露水沾湿了鞋子,更怕里面倏忽跃出不经意的小虫。 母亲说,种上些菜吧,它就不会生长杂草了。几天后,一块菜畦突兀出来,母亲种上了家庭必备的小菜。每次经过那块菜地,母亲总顺手...
zzrb.zynews.cn/html/2010-03/11/conte... 2024-5-20

走出深山沟-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原来,我市许多贫困自然村分布在山区、沟岔里,每村不足百人,“对门人家叫得应,见面要走半天工”是山区恶劣自然条件的真实写照。据市扶贫办有关人士介绍,我市贫困山区生产力低下,常年粮食亩产不足20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千元以下,不少群众生活十分困难,行路、用电、饮水、求医、就学等极度困难。
zzrb.zynews.cn/html/2009-07/03/conte... 200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