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搜索
标题搜索
全部时间
1小时内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默认排序
按时间排序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36个

闲话端砚-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闲话端砚 砚台在我国历史悠久,产地很多。甘肃省临潭县的洮砚、山西省绛县的澄泥砚、河北省易县的易水砚、山东省的鲁砚、安徽省的歙砚等等,都是比较有名的,然而,最著名的砚台应首推端砚。端砚素有“群砚之首”的美誉。 端砚产于我国广东省肇庆市郊。这里古代叫端州,端砚由此得名。端砚生产始于唐代,至今已有1300多...
zzrb.zynews.cn/html/2011-05/16/conte... 2024-5-20

3-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这一方砚,是一方蟹壳青东鲁柘砚。它的造型和寻常砚台不同,竟是一具缩微古琴的形状。砚面墨池微凹,首尾都雕刻出七弦印记和岳山、徽位,十分精致,看上去和琴面一模一样。在砚台背面,巧妙地把护轸和燕足作为砚足,让砚琴造型融为一体,浑然天成。在腹底的龙池,我还看到一段篆书砚铭:“深邃通幽,获此良艰。匠石奋...
zzrb.zynews.cn/html/2013-11/21/conte... 2013-11-21

大清相国-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网上报纸-郑州-省会首家数字报

张汧双手微微发抖,那砚台正放在他手边。陈敬轻声道:“兄台别慌,千万别动那砚台。”粗壮汉子忽然径直走了过来,拿起砚台颠来倒去地看。他没看出什么破绽,便放下砚台。那两条汉子只端起茶盅喝了几口,扔下几个铜板走了。 小二过来续茶,李谨问道:“小二,什么人如此傲慢?” 小二道:“只怕是宫里的人,最近成日价在...
zzrb.zynews.cn/html/2007-05/21/conte... 2007-5-21

杜甫-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山后有山,山顶凹陷,型若砚台,俗称“砚王池”;山下一洼清水,俗称墨水潭。昔日,杜闲祖父杜依艺任巩县县令时,堪舆此处风水宝地,故而居家。笔架山乃邙山遗脉,山下土坎中嵌入数户人家,院落洁净,齐整有序。 新年递进,家家户户桃符一新,锣鼓声声,鞭炮阵阵。忽然,墨水潭边上,古柳之下,一阵钟声响起,声震山村,余音...
zzrb.zynews.cn/html/2012-03/09/conte... 2024-5-14

八旬老人<BR/>翰墨人生-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过了冬至,房间里的气温明显下降了很多。早上7点,大孟镇朱大汉村79岁的村民朱忠恕准时来到书桌前,把暖瓶里的热水倒在砚台上,开始磨墨。从2003年建立大孟镇田园书画协会以来,这样的习惯朱忠恕已经坚持了7年多。朱大汉,这个郑开大道旁原本籍籍无名的村子也因为弥漫在空气中的墨香,成了远近闻名的书画村。
zzrb.zynews.cn/html/2009-12/30/conte... 2009-12-30

“难得糊涂”的由来-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网上报纸-郑州-省会...

其室中陈设最突出的是一方桌面般大小的砚台。“糊涂老人”请郑板桥题字,以便镌于砚背。板桥想老人必有来历,便题了“难得糊涂”四个字,盖了“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的印章。板桥题字后说,老先生应当写一段跋语。老人提笔在板桥题的字后面写了“得美石难,得顽石尤难,由美石而转入顽石更难。美于中,顽于外...
zzrb.zynews.cn/html/2007-08/15/conte... 2007-8-15

你在一千年前等我-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你在大唐全国市场上架,既有茶具、酒盏、执壶、水注、炉、钵、砚台、盆罐碗盂,也有花盆器皿,进入寻常百姓家,又迈进达官显贵门第,更进入文人赏玩,皇家收藏之列,既是寻常百姓家的小家碧玉,又是大唐王侯将相家的大家闺秀、千金公主,从此作为中原贡品写入唐诗。大诗人白居易写白瓷:“ 白瓷瓯甚洁,烘炉炭方炽。”...
zzrb.zynews.cn/html/2017-02/13/conte... 2017-2-13

刘国辰艺术博物馆落成-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展厅以当代中国画作品展示为主,兼顾中国古代字画、文物文献以及其他艺术作品的收藏与研究。目前,该艺术博物馆展出有刘国辰书画作品300余幅,国内部分名家作品60余幅以及砚台、陶瓷、玉器等其他艺术品200余件。
zzrb.zynews.cn/html/2013-04/19/conte... 2013-4-19

精准发力求实效 铆足干劲勇担当-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

张新风说,砚台寺村所在的福山社区深入开展“文明庭院”创建工作,发挥先进典型带动和辐射作用,形成浓厚的文明氛围。通过社区卫生环境整治,打造红旗一条街,多次接受观摩调研。结合社区综合提升改造,打造农耕一条街、感恩广场、先锋长廊、乡村大舞台,让新家园带动新生活,新生活孕育新风尚。
zzrb.zynews.cn/html/2023-01/06/conte... 2001-6-10

杨绛也曾“走麦城”-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她看见小桌子上放着砚台、一叠毛边纸、一支毛笔,心里叫苦不迭。为什么呢?原来杨绛在作文课上起草用的是铅笔,然后再用毛笔抄在作文本上,而她用毛笔写字出奇地慢,难以像那些人挥洒自如地记录文字。章太炎正津津有味地谈掌故,用的是一口杭州话,杨绛连一句也听不懂,咋记录呢?
zzrb.zynews.cn/html/2015-04/25/conte... 2015-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