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搜索
标题搜索
全部时间
1小时内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默认排序
按时间排序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90个

连载-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开封人被折腾久了,图个省事,管西历新年叫阳历年,农历新年叫阴历年。一阴一阳,一中一西,倒也算是中庸之道。 自从进了腊月,开封人便张罗着过春节了,从腊八忙到正月十五,欢天喜地热闹一个多月,这个习俗据说自北宋就有,算来也有千把年了。说来也有趣,民国二十七年西历的元旦,正好是农历的十一月三十,西历元月第...
zzrb.zynews.cn/html/2020-02/04/conte... 2024-5-16

连载-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漫天地里一望无边,父子二人拉得脸色煞白,相互扶着,走走停停,好容易找到一户人家,讨了热水喝下,半天才缓过劲来。主家姓王,三月初一出生,镇上教书先生懒省事,给取的大名就叫三义。三义纯朴忠厚,一副热心肠,见父子俩的情形,赶忙让大妞领着弟妹去挖草药,又跟尚得喷空以解心焦。闲聊中,尚得见他一条腿不利索,...
zzrb.zynews.cn/html/2019-12/30/conte... 2024-5-11

乡村的疙瘩火-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昔日的乡间,一到冬天出奇的冷,没有任何取暖设备,四壁透风的土屋犹如冰窖,漫长的寒冬,烤疙瘩火和晒暖儿是农人们最为常见的驱寒方式。晒暖儿经济实惠,便捷省事,却有着一定的局限性,遇到阴沉沉的雨雪天或者夜晚就不行了。相比而言,烤疙瘩火这一取暖方法较为稳定,不受天气影响,不分白天晚上,只要有足够的树疙瘩,随时...
zzrb.zynews.cn/html/2018-01/12/conte... 2024-5-10

冬至的古习俗-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 《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祖先...
zzrb.zynews.cn/html/2016-12/21/conte... 2024-5-12

十里铺人的“智能”生活

这个名叫“农田灌溉智能控制系统”的技术项目,是中牟县水利局与省内一家科技公司联合研制成功的。十里铺村率先安装了60套农田灌溉智能控制系统,刷卡浇地不仅省事、省时、省力,而且省电、省水。“去年7月份,全市新农村建设现场还到俺村观摩了呢!”十里铺村会计张西岭说起此事兴奋不已。
zzrb.zynews.cn/html/2007-02/01/conte... 2007-2-1

冬至与张仲景-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冬至是计算24节气的起点,始于汉代,盛于唐宋。冬至日是“数九寒天”的第一天,从这天开始即进入“数九寒天”。据《后汉书》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冬至这天朝廷上下均放假休息,在我国北方还有吃饺子的习俗。
zzrb.zynews.cn/html/2013-12/24/conte... 2024-5-13

腊八粥-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前几天,很多人聚集在超市的杂粮区,我感到很纳闷。上前细看,原来他们在买配好的腊八粥原料。 对于懒人来说,电饭煲真是一个省事的神器,只需把红红白白的豆和米淘洗干净,按照比例加水,把电饭煲打到熬粥档即可。对于忙人来说,电饭煲也是一款挤压时间的神器,只要把八宝粥的原料放进锅里,该干嘛干嘛,什么事情也不会...
zzrb.zynews.cn/html/2017-01/06/conte... 2017-1-6

疙瘩汤适合做晚餐

那时,很多人家为了省事和节约,晚餐常常喝这道既算汤菜又算主食的疙瘩汤。如今疙瘩汤已走上了大雅之堂——很多大饭店都有,而且颇受顾客欢迎。我们现在吃到的疙瘩汤比原来记忆中疙瘩汤多了很多配料,如鸡蛋、香菇、肉(鸡肉、虾仁、鱿鱼、贝肉)、油菜、西红柿等,营养更丰富、味道更鲜美了。
zzrb.zynews.cn/html/2007-01/18/conte... 2007-1-18

正确洗碗先冲再烫

周末才买菜“犒劳”自己或招呼朋友一起吃饭。她有个方便又省事的绝招,饭后把碗留着,到晚上一块儿洗。马小姐的爱人很看不惯她的做法,总说她懒。他的方法是先将碗筷浸泡一段时间,然后再洗。还有人洗碗时,通常只注意碗的内部,而不洗碗底,结果叠碗时,碗底的细菌也随之带到另一个碗内。
zzrb.zynews.cn/html/2007-01/19/conte... 2007-1-19

秸秆还田 “还”出天蓝地肥好生态-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

大金店镇农民陈明义听说东华镇东金店村有秸秆打捆机在作业,一捆秸秆收10元。第二天,他就开着三轮车来到了东金店村,看到地里一排排整齐堆放着的秸秆堆,陈明义高兴地说:“这打捆后的秸秆真是省事,还容易存放,就是掏钱我也愿意买。” 谈话间,陈明义的三轮车已经装满了六七捆秸秆。
zzrb.zynews.cn/html/2019-06/13/conte... 2019-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