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搜索
标题搜索
全部时间
1小时内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默认排序
按时间排序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16个

...财政下达资金100亿元,支持春耕生产——“百亿补贴”送给种粮农民

采访中,多位种粮农民告诉记者,粮价和农资是种粮收益、成本两端最重要的组成,但近几年由于化肥原料涨价、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农资价格常常比粮食价格“跑得快”,“粮贵一分,肥贵三分”,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作为农资价格上涨成本的承担者,在农业生产关键阶段,种粮农民亟需“及时雨”来缓解资金压力,踏踏...
www.moa.gov.cn/ztzl/2023cg/mtbd_2937... 2023-5-10

夏粮喜获丰收 农业“压舱石”稳固

全力以赴抓好粮食生产,稳定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扛过秋汛,促弱转壮,防住病虫害,今年小麦丰收来之不易!”抓起一把金黄且饱满的麦粒,邢台市南和区贾宋镇宁营村种粮大户宁永强感慨,“政策帮扶到位,科技壮苗行动组织专家下田指导,终于闯过一道道难关。” 每年丰收都令人期待,今年夏粮丰收更是振奋人心。省委十届二次...
www.moa.gov.cn/ztzl/2022sxjxs/dfdt/2... 2022-7-26

汗洒一亩田 年赚七块五-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但是另一方面,粮价偏低则谷贱伤农,影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甚至影响国家的粮食安全。”袁隆平委员说。 袁隆平委员指着建议后附的一份表格对记者说:“根据湖南省物价局调查统计,2010年农民种植每亩水稻的纯收益是186.2元,但其中包括104.1元的国家粮食直补,实际上不含补贴农民纯收益只有82.1元。2011年,由于生产成本上升...
zzrb.zynews.cn/html/2012-03/04/conte... 2012-3-4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走好产业振兴之路-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

张家祥: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最主要的原因是农作物粮食价格低,农民种粮所赚的钱不如出去打工,加之有些地区基础设施达不到,单纯靠天收成,种地不合算,导致农民没有积极性。建议通过国家宏观调控适当提高粮食价格,保障农民种粮的收益。同时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种粮的产量和效率。
zzrb.zynews.cn/html/2019-03/14/conte... 2019-3-14

粮食涨价收益进了谁的兜-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网上报纸-郑州...

粮食涨价收益进了谁的兜 种粮大户: 涨价前粮食全卖了 陈德民是邹平县韩店镇旧口村种粮大户,曾获全国百名种粮大户荣誉称号。他一共包了260亩土地,去年种小麦200多亩,亩产450多公斤,总产10万公斤。陈德民告诉记者:“粮食基本上全卖了,打下后没晒,就卖给粮贩了,当时卖的是六毛八分钱一斤。”陈德民解释说,...
zzrb.zynews.cn/html/2007-02/08/conte... 2007-2-8

中储粮全面开秤 助力农民种粮卖得出”-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

新华社北京6月13日电(记者 王立彬)随着各地新麦陆续上市,中储粮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湖北、河北等辖区直属库点挂牌收购新粮,助力提振市场信心,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底线。 记者13日从中储粮集团公司获悉,作为夏粮收购主力军,中储粮河南、安徽、湖北、山东等小麦主产区直属企业陆续开秤,积极入市收购。中储粮河南分公...
zzrb.zynews.cn/html/2024-06/14/conte... 2024-6-13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的惠农“大礼包”,请查收!

“同时,现在农民工年龄日益增长,在技能和体力上都要经受各种考验,加强技能培训,做好就业扶持,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举措。”姜文来称。 提升乡村建设和治理水平 ——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 在提升乡村建设水平上,“县域城乡融合发展”再被提及,不过,今年文件提出,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鼓...
www.moa.gov.cn/ztzl/2024yhwj/xcbd_29... 2024-2-4

谁会成为未来的农场主-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要多角度增加对农业农民的支持,加大各渠道农业投入,增强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建议,一是通过推进农村金融制度的完善,加大商业性金融支农力度,让农民获得金融支持。二是通过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完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降低农民的生产风险。三是通过发展多种模式的农业科技服务,...
zzrb.zynews.cn/html/2013-03/01/conte... 2013-3-1

郑州“三夏”顺利结束<BR/>220多万亩小麦颗粒归仓-郑州日报数字报...

并积极谋划中央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着力构建建县、乡、村秸秆收、储、运体系。目前,全市规模以上秸秆收储利用主体62家,年收购量11.39万吨。此外,通过开放公共场所供农民晾晒小麦、设立烘干设施等方式,有效解决了农民晾晒难题,减少了焚烧秸秆的行为。全市共为种粮农民提供晒场面积11万平方米,满足了群众晾晒需求。
zzrb.zynews.cn/html/2024-06/16/conte... 2024-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