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搜索
标题搜索
全部时间
1小时内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默认排序
按时间排序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56个

东区如意河打捞出鳄鱼<BR/>疑为市民私自放生入河-郑州日报数字报...

本报讯(记者 黄永东 通讯员 窦法山 文/图)记者昨日从郑东新区市政园林水务局获悉,13日10时,在郑东新区如意河北段,河道养护人员发现并打捞出一条长约30厘米的鳄鱼(如图)。 事情发生后,郑东新区水务管理部门高度重视,安排人员鉴别物种,并对鳄鱼进行了妥善安置。经过调查,这条鳄鱼应为市民放生入河。 据悉,随着近年...
zzrb.zynews.cn/html/2014-10/15/conte... 2014-10-15

殊功早入河渠志-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1915年,33岁的李仪祉回到国内。当时“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河海大学)刚刚筹建,李仪祉应邀担任教务长,并主讲河工学、水文学、大坝设计等课程。李仪祉教育学生们,“于求学时代,应存济民利物的志愿,时时想到如何使一般人民受到我的益处。”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作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输沙量最大的河流,黄...
zzrb.zynews.cn/html/2020-03/12/conte... 2020-3-12

废水流入河道 生态水系受污-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本报讯(记者 黄永东)昨日上午,市政府督查室联合市政、水务部门对生态水系沿线截污情况进行暗访,发现仍有污水向河中排放,仅十七里和十八里河部分河段就发现大小11处排污口。 生态水系包括市区内外12条河渠,昨日的督查集中在十八里河和十七里河沿线,发现排入的污水主要有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和牲畜养殖废水三种类型。 ...
zzrb.zynews.cn/html/2010-12/03/conte... 2010-12-3

碧水蓝天共一色,奏响“幸福黄河”新乐章-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

2019 年 9 月 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组织召开座谈会,亲自擘画、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发出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 5 年来,郑州全市上下牢记“国之大者”,全面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建设,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
zzrb.zynews.cn/html/2024-06/03/conte... 2024-6-3

游历千年古河 感受文化脉动-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游历千年古河 感受文化脉动 (上接一版)“汇”寓意双河交汇,索须河在此段汇入贾鲁河。来到该区域你可以感受到宋元大河文化的魅力。这里将以双河交汇的旋涡纹为建筑格局,建筑形态及空间感受充分体现双河文化。宋代贾鲁河沿岸因为漕运而繁荣,您不但可以在这里了解郑州古老的漕运文化,还可以在贾鲁治水文化广场看到以剪影形式...
zzrb.zynews.cn/html/2018-05/30/conte... 2018-5-30

“河图洛书”的诞生-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在中原大地上,流淌着两条重要的河流——黄河和洛河。这两条河的交汇处叫洛汭。洛汭是一个神奇、神秘的地方,她的南面对着中华民族的父亲山——嵩山主峰峻极峰。二者一阴一阳,中华文明从它们这里肇始发端。 说起来很遥远了,那是七八千年前的一天。人祖伏羲站在洛汭的神都山上眺望,河洛上空突然出现了一片五彩云霞,...
zzrb.zynews.cn/html/2013-11/22/conte... 2024-6-2

我们的母亲河-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我们的母亲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的家祖祖辈辈都住在黄河边的信阳地区。正是这条河滋养了我们,它培养了我们祖辈们不怕苦、不怕累,永远不向灾难低头的倔强精神。 “黄河”顾名思义,可见它的浑浊程度,可见它曾经冲走了沿边多少黄沙。现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
zzrb.zynews.cn/html/2021-05/20/conte... 2024-5-28

连载-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栗毓美去世后,民众不忘其恩典功绩,自发为其建栗大王庙,“争立庙于河上”,到后来清廷正式奉为黄河河神,民间与官方建庙更为普遍。黄河两岸,贾鲁河岸,甚至沁河、大运河两岸都有栗大王庙,迄今多数已遭毁坏,尤其是塑像寥寥无几。目前尚存的除嘉应观保存有蜡像外,尚有扶沟县三官庙、宁陵栗大王庙、武陟栗大王庙、原...
zzrb.zynews.cn/html/2018-09/10/conte... 2018-9-10

石淙美景何人所建-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石淙两岸怪石嶙峋,形象各异。历代文人多有形象描述,如“老翁颔首”、“童子击掌”、“苍鹰展翅”、“卧牛反刍”等,十分生动。但描述最确切的当属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公元1623年他在游石淙河时写道:“登封东南三十里为石淙,乃嵩山东谷之流,将下入与颍。一路陂陀屈曲,水皆行地中,至此忽逢怒石。石立崇岗...
zzrb.zynews.cn/html/2009-03/11/conte... 2024-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