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搜索
标题搜索
全部时间
1小时内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默认排序
按时间排序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3,952个

作家马原的“先锋”之道-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对于创作者来说,不断反转的生活本身就是部跌宕起伏的小说。2008年,正值创作巅峰期的马原被查出患上肺癌,他放弃了医院的常规治疗,选择回归山野,重新审视自我。十年过去了,从死亡的直视中一步步走过来的他,如今如何看待死亡和生命,写作之于他的意义又是什么?
zzrb.zynews.cn/html/2018-06/13/conte... 2018-6-13

白草-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及待读到书里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我是熟悉的,也觉得贴切,故乡山野白草萋萋,让人怅惘,只恨我没有才华托它抒发心绪。 正如我熟悉的一位伯母所言:“东坡到西坡,除了白草都是药”,于人,强势而自以为是的人,白草大概也就烧火的柴草命了。然而我也听说时下的农林果业里,...
zzrb.zynews.cn/html/2019-01/18/conte... 2019-1-18

无标题-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既然土地的手杖神力无边,地头蛇还能不横行一方吗?有趣的是,土地庙旁的飞鸟、鸦鹊严禁人轰赶射杀,传说它们是土地奶奶饲养的家禽。土地庙的大小根据农户的财力而建,西部山乡的小户农家常常在山野里堆几块石头,中间插上“土地之神位”的木牌,就可磕头祈祷,向土地公公求福求财,保佑子孙兴旺。
zzrb.zynews.cn/html/2010-09/15/conte... 2010-9-15

红叶尽染“神仙洞”-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弯弯石路斜向远方林谷,叽叽鸟鸣回响空旷山涧,层层红叶布满山野,熙熙游人来往不断……深秋的神仙洞村景色诱人。连日来,满山的红叶已成为该村的一大奇观,也成为当地乡村旅游最具特色的亮点。 近年来,新密市伏羲山风景区管委会神仙洞村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依靠自然山水以及95%以上的森林覆盖率,用好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大力...
zzrb.zynews.cn/html/2023-11/08/conte... 2023-11-8

救赎-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就是这个山野小村,拯救了郭斌斌那颗游荡无依的心。 第一次走上通往村里的小道,郭斌斌仿佛走回了自己12岁以前的岁月。小山村纯朴如童年。石头坡道,矮墙院落,老柿古槐,木讷山民……唯一遗憾的是,山上信号弱,只有村东的这块牛头石上才能收到。他就把牛头石当成了自己的办公桌,天地为室,星月作灯,鸟兽为朋。他在...
zzrb.zynews.cn/html/2019-07/05/conte... 2019-7-5

无标题-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池州的玉米 王太生 初秋去轱牛降,路经池州,没有进城,径直奔石台县去了。 沿途就遇到好多玉米,长在清秋的山野,有的已经老熟,温馨地堆在农人房舍的空地上,色泽金黄,极像大画家笔下的某个生活场景——我见到的是池州的玉米。 皖南这地方,出产板栗、茶和小猕猴桃。不知道池州的玉米,为什么让我如此感兴趣?
zzrb.zynews.cn/html/2013-10/22/conte... 2013-10-22

穆桂英“倒追”杨宗保-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对于制片人首选姚晨出演穆桂英,苗圃显然知情的。问她感觉自己哪里和穆桂英最相像,她言简意赅扔出来两个字:“村姑”。俞胜利解释说,最后选定苗圃演穆桂英,一方面是感觉她演山野村姑很像,另一方面,是因为见到苗圃常开越野飙车,感觉这个女人身上有很多男人气,和穆桂英很像。
zzrb.zynews.cn/html/2012-07/10/conte... 2012-7-10

七律·秋悲-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无穷眷恋离别去, 化为泥尘伴故枝。 沧海横流东逝水, 繁华落尽冷清诗。 秋风无怨多情空, 已到秋悲落寂时。 醉花阴·湖边桨 小桥流水芦苇荡, 孤舟山野岗。枯柳静幽幽,风卷残云,燕雀回巢藏。 亮窗侧影灯花晃,黑月湖泱莽。冒雨老翁回,轻叩竹门,荡漾湖边桨。
zzrb.zynews.cn/html/2018-09/12/conte... 2018-9-12

落叶-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坚守,意味着 要更加沧桑地离去 北风有北风的小嗜好 喜欢将下落的树叶扣留在空中 让它们跳一会儿舞蹈 再放它们回家 那些常青的树木从不用担心 换季的阵痛。它们有世袭的绿色血统 而落叶树木为了再次轮回 只有忍痛,将自己和枝干一次次分离 山野中,道路旁
zzrb.zynews.cn/html/2013-12/31/conte... 2024-5-12

办公室里读清史-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距今367年前,在中国版图上,出现了N多圈子。不同的是,以前的大圈子在变小,小圈子在变大。每个圈子里都很热闹。 从那时,再往前推275年,有一个叫朱元璋的社会底层贫民,成为当时最大圈子的圈主,并把他用枪杆子画出来的圈子,以“明朝”命名,毫不客气地坐在圈子唯一的龙墩上。
zzrb.zynews.cn/html/2010-09/25/conte... 202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