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搜索
标题搜索
全部时间
1小时内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默认排序
按时间排序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177个

鲜花铺就致富路-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自从村里有了花卉大棚,我们不仅能赏花,心情愉悦,还能在这里务工,冬暖夏凉,活不重,不出远门就能挣到钱。”大棚里,60来岁的4组村民李根庭边跟记者闲聊,边给花卉浇水。 满眼的花团锦簇,让人移不开眼睛,据悉,阳光温室每年可种植生产花卉3季,按20万株的种植规模,年产值100余万元。
zzrb.zynews.cn/html/2023-09/21/conte... 2023-9-21

用智慧和汗水铺就乡村振兴路-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用智慧和汗水铺就乡村振兴路 娄延强在大棚里采摘黄瓜 本报记者 卢文军 通讯员 刘惠杰 韩倩 实习生 赵新仪 文/图 在中牟县青年路街道明山庙村,鳞次栉比的果蔬大棚见证了这个村庄的振兴之路。 “建了新型大棚之后,我家一年下来收入比原来高出2倍,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说起自家大棚带来的收益,明山庙村党员刘小贺笑...
zzrb.zynews.cn/html/2022-08/11/conte... 2022-8-11

郑新黄河大桥沥青铺完-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本报讯(记者王文霞 通讯员徐磊)昨日上午,随着最后一车沥青倒进摊机,郑新黄河大桥(原郑州黄河公铁两用桥)沥青铺筑全部完工,这也标志着郑新黄河大桥公路主体工程基本具备了开通条件。 郑新黄河大桥是郑州至新乡G107复线工程及京广铁路客运专线跨越黄河的共用特大桥梁,距上游郑州黄河公路大桥约7km。公路北连接线起点在...
zzrb.zynews.cn/html/2010-09/16/conte... 2010-9-16

花生铺就新村路-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经过几年的示范推广,王道村的村民们逐渐探求出了地膜覆盖种植、增施微肥、化控化调、防治病虫等科学种植和管理的办法,使花生产量逐年增长,经济收入逐年提高。现在,全村花生种植面积已达2000余亩。 成立协会强服务 随着花生种植面积的逐步增加,村民们开始琢磨花生加工,销售花生米。“市场上去壳花生米的价钱要比带壳...
zzrb.zynews.cn/html/2010-10/13/conte... 2010-10-13

工地铺上石子路-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本报讯(记者 裴其娟 通讯员 马春英 文/图)昨日,一种新型石子路在二七区不少工地出现,工地车辆从此经过可除掉轮胎上的大部分泥土,避免了污染路面受到的处罚。 雨后从工地驶出的车辆轮胎上带的泥土,往往会大面积污染路面,严重影响市容卫生。而要冲洗车辆,需购买电泵、水枪冲洗设备,硬化路面、修建流水槽等,造价动辄...
zzrb.zynews.cn/html/2008-04/22/conte... 2008-4-22

倾家资铺就条条富民路-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网上报纸-郑州-省会...

他不是新密最富有的人,但他为富民工程投资2000余万元,改变村容村貌,推动了新农村的蓬勃开展。 他用永不服输的干劲和大公无私的精神,在一片原本贫瘠的土地上谱写了动人篇章。 他就是普通的共产党员陈牛套。 理想:让全村群众都富裕 身材魁梧,憨厚朴实,眉宇间凝聚着豪迈,这就是我们对新密市来集镇陈沟村69岁的...
zzrb.zynews.cn/html/2007-07/07/conte... 2007-7-7

铺就致富路 打开共赢门-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新郑市新型农民协会 铺就致富路 打开共赢门 新郑市新型农民协会知识解读 为什么要成立农民协会? 成立农民协会是农业产业做大做强的需要。新型农民协会可以通过科学配置科技、信息、土地、资金、市场等生产要素,发展现代都市农业, 实现品牌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形成集团优势,从而提高产业的经营档次,促使农业产业做大做...
zzrb.zynews.cn/html/2014-03/26/conte... 2014-3-26

把“一带一路”铺进沿线民众心中-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

最近,北京外国语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发起了一个针对留学生的调查,来自“一带一路”沿线的20国青年票选出“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铁、网购、支付宝和共享单车。 “印度版支付宝”“泰国版阿里巴巴”“菲律宾版微信”“印尼版滴滴”……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许多在中国热门的移动应用实现本土化,让当地民众体会到“互...
zzrb.zynews.cn/html/2017-05/14/conte... 2017-5-13

南十里铺村抗日英雄赵继-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赵继,字鸿义,山东曹县人,1890年生,出身贫苦,上不起学,性格豪爽、刚毅,明大义,有胆量。早年投“建国豫军”,因战功升为班长、连长,后辞职返乡务农。1920年因灾荒偕妻子胡秀花到郑州,未多久,便落户城南十里村南门里西侧。据村原党支部书记、77岁老人卢慎义回忆,赵以开饭铺为生,一年后买小院一处、小驴一头、...
zzrb.zynews.cn/html/2010-11/06/conte... 20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