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搜索
标题搜索
全部时间
1小时内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默认排序
按时间排序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88个

谢庄娘娘庙-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网上报纸-郑州-省会首家数字报

为宣扬孤竹君、娘娘、太子的传统美德人们纷纷迁此定居成村后仍以卸装名村。时间长久感到此村名不雅就以谐音演成谢庄。该故事的传说也一直流传至今。据记载谢庄成村很早到明、清时期已成为中牟境内古集镇又据清康熙十四年《中牟县志》记载“谢庄为中牟八大古集镇之一。”市面生意兴隆。
zzrb.zynews.cn/html/2007-05/23/conte... 2024-6-2

春候清穆向阳生-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立春不仅是一个节气,还是一个极具仪式感的节日。据文献记载,周朝迎接“立春”的仪式大致为:立春前三日,天子开始斋戒,到了立春日,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方八里之郊迎春,祈求丰收。宋代的《梦粱录》中记载:“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称贺。”到了清代,迎春仪式更演变为社会瞩目、全民参与的重要民俗活动。
zzrb.zynews.cn/html/2023-03/26/conte... 2024-5-21

连载-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秉烛熬夜疲倦之余,刘禹锡想起到连州以来,还从未仔细阅览刺史府公厅墙壁上历代刺史所作文章,于是手执灯火,细观壁上文字,共得有唐以来刺连州者五十七人,接连有序,未有缺失,亦堪裨益连州历史记载。刘禹锡不愿此传统在自己任上中断,便拟文稿,将一年来所踏遍的连州山水形于文书,并将自己来刺连州之前因后果缀于文末。
zzrb.zynews.cn/html/2016-02/17/conte... 2024-6-18

中州翰林-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另据《开封市志》记载,冯汝骙的父亲冯端礼“经营钱庄,家遂富裕”。冯端礼迎娶了读书人家之女常氏,着力培养儿子们读书,在他的七个儿子中,三人有功名。冯汝骙及胞兄冯汝骐为翰林。《清代翰林传略》记“冯汝骐,字伯骧,河南祥符(今开封)人,2甲23进士,散馆授编修。”冯汝骙的另一胞兄冯汝霖,是光绪元年举人,任山西...
zzrb.zynews.cn/html/2016-12/24/conte... 2016-12-24

山绵枣-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在我国古医药书籍上,有着对绵枣更多的记载,赋予她更多诗意的名字,《岭南采药录》上把她叫作“地兰”,从形状花色和属性上看,是对绵枣最贴切的描述。 绵枣从解救饥荒到养家糊口,从风情风味到保健养生,隐药于食的健康奥秘在鲁山人的智慧中不断解锁。
zzrb.zynews.cn/html/2022-03/21/conte... 2024-6-1

郑风

张衡《东京赋》中亦有"能,鳖三趾"的 记载.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释"能"字时提到 "能兽坚中,故称贤能;而强壮,称能杰也."因它 非龟非鳖,强壮有力,喜负重,仅比霸下少一足, 故民间误认为它是龙六子霸下,并借用表示才 干,本领的"能"为它取名. 豆,谷物之一,同时也是我国古代的重量单 位,《说苑·辨物...
zzrb.zynews.cn/page/1/2015-06/16/11/... 2015-6-16

连载-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北宋《宣和画谱》上记载,李煜曾经画过一幅画,名叫《风虎云龙图》,宋人从这幅画上看到了他的“霸者之略”,认为他“志之所之有不能遏者”,就是说,他的画透露出一个有志称霸者的杀气,可惜他的画作,没有一幅留传下来,我们也就无缘得见他的“霸者之略”,倘有,也必然如其他末代皇帝一样,只是最初的昙花一...
zzrb.zynews.cn/html/2014-08/29/conte... 2024-6-30

知味-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其实,篙瓜在远古时期,也不称作茭白,而叫菰。 菰最早是被作为粮食作物种植的。《礼记》载:“食蜗醢而菰羹”。菰羹就是菰米饭,可见在周朝即已用菰米为粮。据记载,在唐代以前,茭白基本是被当作粮食作物栽培,它的种子被称作菰米或雕胡,是“六谷”(稌、黍、稷、粱、麦、菰)之一。
zzrb.zynews.cn/html/2014-10/12/conte... 2024-6-2

连载-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再次是煮粥时搭配什么好。粥为第一大补之物,食粥养生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历来被中医养生家和老百姓所推崇。明代医家李时珍曾在《本草纲目》中介绍药粥62种,到清代《粥谱》中已记载了200多种药粥,现在的书市中更是俯拾皆是有关药粥的专著。一般来讲,用米配莲子最好,其次可以配芡实、薏苡仁,这些搭配...
zzrb.zynews.cn/html/2012-03/04/conte... 2012-3-4

无标题-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訾殿村的訾姓何时迁出,无确切文字可考。因訾殿紧挨洛水,历史上常遭水灾,逼迫村民多次搬家,訾姓大概是为躲避水患而离开了这里。或因战乱,如金兵的烧杀抢掠,各姓民众都纷纷外逃了。巩义市的訾姓,据统计现有近200口人,大多聚居于回郭镇东庙、北寺等村,他们的《訾氏族志》上明确记载“訾姓的祖籍是河南巩县西南...
zzrb.zynews.cn/html/2016-11/02/conte... 2016-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