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搜索
标题搜索
全部时间
1小时内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默认排序
按时间排序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1,902个

传承历史文脉 彰显城市文化 提升城市品质 建设具有历史文脉文化...

这些文化遗存,蕴含着中华文明产生形成过程的重要文化信息,反映了中原地区的优秀传统文化、社会历史贡献和精神文化特征,是我们城市的宝贵文化资源。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脉,彰显城市历史文化,丰富城市的文化元素,是我们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加快向国家中心城市迈进步伐、推进国际商都进程的重要举措。全市上下要把城市历史...
zzrb.zynews.cn/html/2016-08/11/conte... 2016-8-11

黄河之南 穿越班村人的仰韶时态-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

在5000平方米的发掘范围中,考古队获得大批实物资料——从遗址中庙底沟二期文化层的灰坑中,发现大量粟和黍的炭化米粒,说明坐落于黄河南岸二级阶地上的班村遗址时期的先民,主要种植耐旱的农作物。在生活器具方面,班村仰韶文化遗存的彩陶器瓶有:瓶、钵、盆、罐、瓮、釭、灶、鼎、壶、杯、甑、盂、器盖、器座等。
zzrb.zynews.cn/html/2020-04/10/conte... 2020-4-10

“戏窝”平陌-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新密市平陌镇南靠禹州,西临登封,属浅山丘陵区,洧水两岸风景秀丽、景色宜人,这里不仅有天爷洞黄帝拜天祭祖、白龙庙李芝兰知县祈雨、香山庙白居易教民采煤冶陶等历史文化遗存,而且是远近闻名的“戏窝”,与众多历代戏曲名家有着不解之缘。 据有关史料记载,河南坠子、河南豫剧等民间文艺大多都与平陌这个“戏窝”有着...
zzrb.zynews.cn/html/2014-11/27/conte... 2014-11-27

随笔-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1979年3月,石固遗址出土一件国宝级单孔乐器——骨笛,为“葛天氏乃音乐鼻祖”提供了有力佐证。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考古所所长马世之教授说:“这种骨笛可吹奏出‘操牛尾而歌八阕’的葛天氏之乐,长葛就是葛皇故里和‘广乐’发祥地。鉴于这些历史遗存,2006年石固遗址荣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称号!” ...
zzrb.zynews.cn/html/2015-11/14/conte... 2015-11-14

千年商都 古韵新风拂面来-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正如郑州市文物局局长任伟介绍的那样,郑州市历史文化遗存数量众多,资源丰富,类型全面,年代链条完整。目前域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4处80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69处,在河南省居于首位,在全国大遗址片区中名列前茅。这些遗存集中涵盖了中华民族史从史前时期到进入国家阶段后各个历史时期的历史文化遗存...
zzrb.zynews.cn/html/2015-12/11/conte... 2015-12-11

中央第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 交办第二十批群众举报件边督边改情况...

“原住居民住宅允许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保留,其生产的生活污水和垃圾必须收集处理;仅针对原住居民的非经营性新农村建设、安居工程建设项目,可以在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内保留,但产生的生活污水和垃圾必须进行收集处理。”由于该处历史遗存自然墓地不属于建设项目,回族群众游坟时没有烧纸、上香、摆放祭品等习俗,不产生...
zzrb.zynews.cn/html/2021-05/02/conte... 2021-5-2

老街新景,再绽“繁花”-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经过改造升级,老工厂实现颜值、气质、品质三提升——金水区通过政府引导的“有形之手”和市场运作的“无形之手”,共谋发力,导入娱乐、餐饮、文旅等业态,吸引大量年轻人前往打卡、参观、消费。如今,这里形成了一个新的夜经济中心,实现了从工业遗存“锈场”到城市“秀场”的质变,旧空间幻化为现代都市新地标。
zzrb.zynews.cn/html/2024-01/29/conte... 2024-1-29

三、精心组织,认真做好中华之源与嵩山文明研究工作-郑州日报数字...

距今8万年~10万年的灵井许昌人头盖骨化石、石器和距今1.5万年的服饰文物,距今10万年左右的荥阳织机洞遗址,以及新近发现的环嵩山100余处旧石器时代遗存,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丰富资料。同时,在新石器时代后期至青铜时代早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无与伦比的深厚文化内涵和多种文化元素的汇聚、碰撞、交融、升华,...
zzrb.zynews.cn/html/2010-05/30/conte... 2010-5-30

郑州大运河的前世与今生-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郑州大运河申遗办,对运河遗址进行了全线调查和考古发掘,基本摸清了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的走向。现存包括索须河运河故道和一段汴河遗址。其中索须河段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现存最完整的遗存,它西起丰硕街,向东汇入贾鲁河,全长约十六公里。
zzrb.zynews.cn/html/2019-06/12/conte... 2019-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