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搜索
标题搜索
全部时间
1小时内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默认排序
按时间排序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99个

儿时的歌谣-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那时候,正值“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孩子们也要做好准备,长大响应号召,扎根农村。儿歌是这样唱的:“太阳出来红艳艳、红艳艳,公社社员到田间、到田间,我也扛起小锄头,跟着爸爸学种田!叔叔阿姨笑开颜、笑开颜,夸我人小意志坚、意志坚,问我长大干什么,我说当个好社员!” ...
zzrb.zynews.cn/html/2018-04/20/conte... 2024-6-20

深山里的那棵老树-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那时原非的头发尚且黑多白少,不像现在已然全白。虽然彼时原非已经撂下锄头进城多年,且早在1984年他刚调到文联的时候,就不乏有同事热情地领着他到服装厂选衣服、教他外出应酬喝酒,要把他改变或者包装成城里人,但是过了将近二十年,原非依然去不掉乡下人的质朴,依然像一个淳朴的老农民。
zzrb.zynews.cn/html/2020-08/03/conte... 2020-8-3

山绵枣-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这里出产的绵枣风味纯正,药效独特,能补养身体,久储不坏,可食用可入药,是鲁山舌尖上的文化,是民间特有的风情。千百年来,马楼先民用锄头、扁担和箩筐,开辟出了山绵枣的甘甜流溢,在乡音的缭绕中,绵枣被送到了千家万户,这种飘散着药香的独特小吃,有着马楼人乃至鲁山人对家乡的眷恋。
zzrb.zynews.cn/html/2022-03/21/conte... 2024-6-1

磨面-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那时,我上小学四年级,初冬的一个星期天下午,妈妈突然对我说:“磨面去吧。”将一小袋麦放在了推土车上,说完妈妈扛起锄头下地干活去了。那些年,农村比较贫困,我家人口多,生活更加拮据。我拉开屋里的抽屉,连续翻了三四个斗,也没有找到一分钱,怎么磨面呢?我在院里转来转去,然后来到堂屋,爬进床底下,拣了一小...
zzrb.zynews.cn/html/2010-08/19/conte... 2024-5-15

琳子的诗-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崇拜汗水的信徒了,我学会了对父亲的锄头鞠躬 我因此渴望做铁匠的妻子,在早晨 背上箩筐,拣牛粪给冬天的麦苗 我注定要祭奠一根铁凿,削尖它的根 找到那些旗杆的眼,插成我的香烛 黎明的大河 现在,我要歌颂大河 在太阳升起以前,我要歌颂大河上那些旋涡 那些泡沫,那些干净的浮沉 ...
zzrb.zynews.cn/html/2009-07/27/conte... 2024-5-7

无标题-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虽经三旺叔多方和稀泥,可两个人谁也不服谁,从此互不搭腔,好像仇人似的。孬蛋3岁时的一天,山林夫妇在田地里干活,就把他放在地头上玩,过了一会儿,山林夫妇听到“咚”的一声响,紧接着传来孬蛋的哭声,扭头一看地头上没有了孬蛋,两人扔下锄头跑到地头上,原来孬蛋掉在了地头废弃的机井里。当时山林两口急得掉眼泪...
zzrb.zynews.cn/html/2008-11/09/conte... 2024-5-12

无标题-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有鸟来居 车出北京城,进入南下的高速公路。我贪婪地张望着既熟悉又陌生的久别了的河北大平原。从我记事起,脑子里就牢记一个形象:头戴白羊肚毛巾,身穿粗布衣衫,每天早出晚归,耕作田间的农民。抗战爆发,他们丢掉锄头镰刀,拿起刀枪,走向抗日战场,利用“地道战”打击日寇;依托“青纱帐”与日寇周旋。著名的“沙河战役...
zzrb.zynews.cn/html/2011-06/08/conte... 2024-5-13

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在信阳某部服役的18岁儿子刘海涛,自从5月13日起便赶赴四川绵阳灾区救灾,真让人牵肠挂肚。眼下又到夏种时节,自家的十几亩地需要点种玉米,村上还有一大摊儿事儿要打理,她也真是着急上火。 可就在昨日上午9点多,刘家小院突然来了一拨儿“不速之客”,他们打着团旗,带着锄头,立刻把欢声笑语“塞满”了这个农家...
zzrb.zynews.cn/html/2008-06/12/conte... 2008-6-12

谷雨-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大哥是辛勤劳作的农人,每天虔诚地面对这生长万物的大地,一生规规矩矩,无数次弯下腰去,抡起锄头,一滴汗水摔八瓣,砸碎压在幼苗头顶的土坷垃,挖掉倔强的杂草,让瓷实板结的土地松软起来,让禾苗弯曲的身子自信地站起来,亭亭玉立,自由生长。 此时,他俯下身去,看到麦子精神抖擞,明亮的露珠挂在叶尖上,看上去,就像是晶...
zzrb.zynews.cn/html/2014-04/19/conte... 2024-5-11

自娱自乐楼刘人-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那时还是牲口套的俩轱轮车,村里的农民老高兴了,有些人背着锄头就去了。当时我11岁,听大人说,村里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去了。从那以后,我们每年都去,去的时候会提前准备点节目。慢慢地就成气候了,最后,城里有啥表演都喊着我们。” 说到楼刘村文艺的发展,大家一致公认刘振民的加入是里程碑、转折点。1998年,在...
zzrb.zynews.cn/html/2010-07/21/conte... 201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