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搜索
标题搜索
全部时间
1小时内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默认排序
按时间排序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3,958个

连载-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我国的早期小麦遗址主要集中分布在三个区域,即青海东部、甘肃河西走廊和新疆东部,绝对年代主要集中在距今4000—3500年之间。最早记载小麦的文字是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其中有“告麦”“食麦”的记载;郭沫若主编的《甲骨文合集》第 8 册,也有“正一月曰食麦” 这样的释文解说。
zzrb.zynews.cn/html/2022-04/24/conte... 2022-4-24

“廿”该怎么读-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廿”在甲骨文等古文字中读为双音节,这一点可以通过同类情况来推定。古文字中的合文不光有“廿”,还有“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十”“一百”“三千”“三万”等,这时的合文都是直接将两个或三个字写为完全融合在一起的一个字,没有添加符号标记。战国时期,南方楚系文字习惯在合...
zzrb.zynews.cn/html/2018-11/09/conte... 2024-5-9

甲骨文首家创新中心落户东区智慧岛-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

本报讯(记者 覃岩峰 通讯员 李盼 陶金 文/图)云上郑州,风光无限。昨日,记者从郑东新区管委会了解到,甲骨文数据库云大会暨河南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甲骨文创新中心启动仪式在京举行,这也标志着甲骨文公司在中国落地的第一家创新中心,正式入驻郑东新区智慧岛,进一步加快河南、郑州信息产业发展,助力中原更出彩。
zzrb.zynews.cn/html/2018-08/15/conte... 2018-8-15

金龙献岁-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对龙的记载最早见于甲骨文、金文中。在甲骨文中,“龙”字形如巨蛇,头很大,张着巨口。在金文中,“龙”字从“巳”,而“巳”字就是古代的“蛇”字。看来,在当时造字人的眼中,是龙蛇不分的。《说文解字》对龙是这样描述的:“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本草...
zzrb.zynews.cn/html/2024-01/22/conte... 2024-5-2

春<BR/>一年之计在于春-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甲骨文“春”字由“艹”“日”和“屯”三部分组成,“屯”是“春”最早的写法,如“今屯受年”。“屯”像是桑条抽芽之形,具有萌生、抽芽之意,所以今人想到“春”总会与春心荡漾、怀春发情等字眼相联系,其一定程度上就是来自于“春”字本义的遗传文化心理暗示。
zzrb.zynews.cn/html/2016-03/10/conte... 2024-5-17

《隐秘的细节》第六集上线-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本报讯(记者 秦华 杨丽萍)在占有庸国和彭国铜矿和冶炼技术后,商王武丁缘何还要发动针对豕韦国的神权争夺战?为何说武丁时代给我们留下的真正伟大遗产是甲骨文?……昨晚,大型历史场景课《隐秘的细节》第六集“通天的骨头”在优酷视频、河南卫视播出,揭秘中国第一场神权之战。
zzrb.zynews.cn/html/2021-06/23/conte... 2021-6-23

房下有豕方为家-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汉字“家”是个会意字,甲骨文字形,上面宝盖头“宀”,谓房屋;下面一个“豕”字,猪形:长吻,大腹,四蹄,有尾,即猪。古代生产力低下,人们多在屋子里养猪,所以房子里有猪就成了人家的标志。另外,陈豕于室,也是古人祭祀的一种方式。 人类驯化野猪家养的历史相当悠久,但到16世纪才广为流传。我国饲养的家猪即人类...
zzrb.zynews.cn/html/2019-01/25/conte... 2024-5-12

绿城杂俎-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口供与“辞” 李梅 现代汉语中,一般把“美丽的文词”称为“辞”,谁曾想到,在远古时代,“辞”字原来是犯人的口供。 《说文解字》曰:“辞,讼也。”我查了一下《殷墟甲骨文字典》,里面并没有收录“辞”字。细想一下,在那遥远的上古时代,奴隶主可以随意买卖甚至杀戮奴隶,没有法律没有法制,哪里有什么口供,...
zzrb.zynews.cn/html/2015-04/19/conte... 2024-4-26

牛元英:<BR/>架起甲骨文和现代汉字的桥梁-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

两个观点是:甲骨文字是可以认识的早期的成熟的汉字;甲骨文字和卜辞是地地道道的中原文化,只有弄懂中原土话,才能正确解读卜辞。四句话是:弄清字素的字义是解读甲骨文字的基础;摸清构字规律是解读甲骨文字的钥匙;了解甲骨文字和现代汉字的演变规律是解读甲骨文的桥梁;理解中原土话是读懂卜辞的关键。
zzrb.zynews.cn/html/2015-06/10/conte... 2015-6-10

古人谈“五”-郑州日报数字报-中原网-省会首家数字报

“五”源于手,人手就是数字五的象形。郭沫若曾考据说:“数生于手,古文一二三四写作一二三四……倒其拇指为一,次指为二,中指为三,无名指为四,一拳为五……”中国古代开蒙,素有屈指为数说。 古文“五”是代表四方的两线相交。甲骨文中的“五”也意含着“阴阳在天地之间交为午”的意思。先人在世界混沌之初,...
zzrb.zynews.cn/html/2008-05/07/conte... 200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