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搜索
标题搜索
全部时间
1小时内
1天内
1周内
1个月内
默认排序
按时间排序
为您找到相关结果34个

杜新军:六地联动推动“商都古城”建设让文化遗产释放出新质生产力...

商代遗址在探寻中华文明起源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的重点。曾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而又充满神秘色彩的商代,其主要遗址和文化资源均集中于河南,其中郑州商城遗址是目前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商代都城遗址,以其遗址区域广泛、文物遗存巨量、文化层次明确的特点著称于世。依托郑州商城遗址丰富的...
news.zynews.cn/zz/2024/02/02/1147... 2024-2-2

文兴一言④ | 王祁:殷墟甲骨文承载的文化基因--中原网--国家一类...

夏商周三代文明是如何演进的?夏文化和三星堆文化有没有关联?裴李岗文化是中国文明的奠基吗?中国古代的理想城市什么样……这些都在兴文化工程的研究范畴。河南日报理论部、大河网学术中原联合推出特别策划《文兴一言》,围绕兴文化工程研究中的热点焦点,邀请专家科普研究成果,为网友答疑解惑。让我们跟着专家讲述,一起感知...
news.zynews.cn/hn/2024/06/11/1310... 2024-6-11

甲骨文与中华文明的传承_手机中原网

此外,甲骨文保存了世界上最古老的龋齿记录,这比埃及、印度和希腊的同类记载要早700至1000年。 实证商周 探寻夏朝 以夏商周为代表的上古史,曾受到怀疑。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些“古史辨”派学者开始质疑夏代的存在。一个重要原因是有关夏商周历史的材料很少。比较全面记载三代文明的是《史记》中的《夏本纪》《殷本纪...
news.zynews.cn/eyes/2019-12/01/content_12002784.htm 2019-12-1

端午假期来考古博物馆 听考古人讲考古--中原网--国家一类新闻网站...

他介绍,通过发掘,考古人员厘清了遗址夏商周时期的聚落结构,发现了“一地三城叠罗汉”的新砦期、二里头时期及东周时期三座城址,还发现了二里头时期祭祀遗存和二里岗时期大型夯土建筑基址等重要收获。他还向观众详细讲述了东赵遗址考古工作中运用的新方法和新理念,让大家深入了解了田野考古新技术、相关科技考古知识,以及...
news.zynews.cn/zz/2024/06/10/1309... 2024-6-10

“郑中心”的文化底色 大型系列报道:绵延不绝的嵩山文明_手机中原网

有人说,嵩山文化是根系文化,夏商周三代建都于此,这里走出了中国最早的国家文明。河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维华说,华夏族最早发迹于中原,后播迁全国,中原被誉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有人说,嵩山应该成为华人的精神圣地。少林寺作为驰名中外的名刹,钟楼前伫立着“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儒释道作为中国传统三大宗教如...
news.zynews.cn/zz/2020-04/26/content_12222285.htm 2020-4-26

“行走郑州,读懂最早中国”系列报道之五:礼乐之邦是怎样开启的...

夏商周时期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化进程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文化在碰撞中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原地区更是不同族群汇聚融合的重要舞台,这些年持续发掘的登封王城岗、禹州瓦店、偃师二里头等为礼制文化形成前期夏文化研究提供了考古依据。”杨文胜说,考古学礼乐器制度的等级与规范从物质文化层面揭示了中国礼制文化的...
m.zynews.cn/zz/2022-04/20/content_13... 2022-4-20

【“郑中心”的文化底色】系列之二十四:定鼎中原的河洛古国_手机...

双槐树遗址一系列重要考古发现表明,以其为代表的“中原文明发展模式”在后世被主流政治社会所继承和发扬,成为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最为代表性和引领性的主流发展模式和思想;考古成果所代表的社会发展模式、承载的思想观念,呈现出古国时代的王都气象,尤其是北斗九星以及诸多凸显礼制和文明的现象,被后世夏商周等王朝文明所承...
news.zynews.cn/zz/2020-05/31/content_12281983.htm 2020-5-31

“郑中心”的文化底色大型系列报道之七:生生不息的仰韶之光--郑州...

从早期裴李岗的文明萌芽,到仰韶时期的突飞猛进,再到夏商周的文明成熟,中土、中原、中州、中国,就这样拉开了历史的帷幕。 完整记录仰韶文化发展演变全过程的大河村遗址 文化火种 代代相传 源远流长,仰韶之花盛放千年;一脉相承,文化火种代代相传。 上个周末,市民刘先生慕名来到大河村遗址博物馆访古寻胜,看着这一...
news.zynews.cn/zz/2020-04/28/content... 2020-4-28

【奋进新时代 出彩河南人】刘五一:汗水洒满具茨山 让黄帝文化精神...

当清华大学教授、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李学勤老师作为第一届黄帝文化国际论坛的开坛演讲嘉宾最后总结到:“关于黄帝的记载,大家都知道在《国语》里面说,他是有熊国君少典之子,而有熊在什么地方?就是新郑。”一语让人心情澎湃,感慨万分。
news.zynews.cn/hn/2019-12/12/content... 2019-12-12

贯彻“5·17”重要讲话精神 打造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原品牌...

中原学的思想理论渊源既包括夏商周时期的《易》,也包括春秋战国时期活跃于中原的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代表性思想家们的思想。尤其是,宋代的洛学和宋学可谓是中原学理论形态的雏形。从现代形态看,中原学是现代多学科交叉融合视野下对中原传统文化转化创新的探究。虽然历史上中原学有着深厚悠久的思想渊源和理论...
news.zynews.cn/hn/2017-05/17/content... 2017-5-17